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历史

1955年新军装设计讨论会议,构思设想意见不一,陈赓一句话轻松解决

2024-02-04历史

在我国众多将领中,陈赓大将无疑是最耀眼的一颗星。他不仅仅是一位战功赫赫、威名远扬的大将军,同时也是一个情感丰富、真性情的真豪杰。陈赓大将以他的幽默和直爽而闻名于世。就连陈毅元帅也曾这样评价他:「陈赓同志就像一块磁铁,风趣幽默,能够团结大多数人一起干革命。我们希望有更多像他这样的人。」钱学森也曾说过:「陈赓大将很直爽,他想干什么,让人一下子就明白了。他的心火热,品质透亮,像水晶一样。」就连不苟言笑、端庄正派的彭德怀也承认:「我们的陈赓同志是个乐天派将军。」

1938年3月,在刘伯承师长的命令下,陈赓率领386旅前往神头岭设伏,准备给日本鬼子一个突然袭击,打击他们的气焰。部队天刚暗下来就出发了,老兵们相对沉稳,但新兵们兴奋又紧张,显得有些躁动。陈赓非常重视情报和战前准备工作,对这场战斗他心中有数,对胜利充满信心。因此他看着紧张的战士们,一会儿和他们说说笑笑,鼓舞士气;一会儿又和政委王新亭开玩笑。走着走着,陈赓突然喊道:「瞎子当心啦,要下坡了!」王新亭是近视眼,看书时都得把书凑到眼前才能看清楚。一听到喊声,他连忙停下来蹲下身摸地面。后面的人反应不及时,一个个都跌倒在王新亭身上,引起队伍里的战士们哈哈大笑。王新亭意识到自己被「耍」了后也笑了起来,并骂道:「唉!你这瘸子!」当王新亭确认路是平坦的后也振奋起来,不断催促队伍:「快走!快走!」陈赓腿上曾负伤三次,在行进中稍显瘸,走不快。只好连连求饶认输。等到队伍过河时,陈赓伸出手中的手杖说:「来吧,让我这个瘸子牵着你这个瞎子过河。」于是,「瘸子」和「瞎子」一起搀扶着过了河。战斗结果正如陈赓预料的那样,我军以240多人的伤亡代价歼灭了1500多名日军,并缴获了大量军用物资,给入侵晋东南的日本鬼子造成了沉重打击。三八六旅的威名也逐渐成为小鬼子们的噩梦。

平时,陈赓非常平易近人,经常会看到他在战士中间关心他们。当时的战士们大多是十几岁的年轻人,听说陈赓曾是「黄埔三杰」之一,曾当过孙中山护卫、救过蒋介石等等传奇经历后对他十分敬仰。每次陈赓来到队伍中,战士们都会拉住他问这问那,请他讲些精彩故事。但陈赓总是摇头笑着说:「那都不算什么。」然后他会抢过老兵手中的烟袋锅子,吸上几口烟,往上吹出一连串烟圈。这些烟圈一个套一个,慢慢地向上飘浮,战士们看得目瞪口呆,拍手叫好。于是之前的问题也全都忘记了。

陈赓不仅是战士们心中可亲可敬的首长,也是战友们间难得的「开心果」。他开玩笑的话语往往能够缓解尴尬气氛,并决定着方针。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不久,建国后不久提出了实行军衔制度和新军服的事项。此时朱德曾说:「我们的军队从1927年以来,服装一直没有统一过。淮海战役期间,在一线作战的同志们早就穿上解放军服装了,但后方同志们还是穿着灰麻布军装。我们讲究整齐划一,这样下去是不行的。」

老总之所以提议统一军服,是因为在中原突围时发生了一起误会。李先念率领的第二中队和第一纵队的警备团在秘密撤离过程中不慎相遇,由于军服不一致,难以区分敌我,差点打起来。这次事件让朱老总认识到军服统一的重要性。

陈赓也赞同朱老总的提议,他在国防部会议上直言道:「抗战时期,林总也因为军服问题几乎丧失性命。我们必须尽快统一军服。」中央军委随即发布指示,要求全军推行军衔制,并完成军服设计工作。

各大兵团纷纷向军委汇报军服设计的草稿或理念。由于意见众多,军委成立了55式军服改革工作组,贺龙担任组长。刘少奇副主席也对此事格外关注,并表示会有苏联专家提供指导,但同时强调必须有中国自己的特色。

当时陈赓还担任哈尔滨兵器工业学院院长,在接到命令后召集学员讨论军服设计。他认为,军服应该体现军队的精神,而不仅仅是民族特色或学习欧美军服。在陈赓的日记中,他写道:「要结合实际情况设计军服,不能民族化成每人插两支鸷尾翎、四面护背大旗。」

1954年8月,军服改革工作组召开研讨会,将军们就设计问题各抒己见。黄克诚认为除了礼服外,其余作训服应以实战考虑。王震则主张体现中国特色,并与其他国家的军服有所区别。少数民族将领甚至建议采用少数民族服装样式。

气氛尴尬时,陈赓站起来说:「我们要结合实际情况来设计军装。要是按照民族特色来设计,难道我们每个人都插上鸷尾翎、披上大旗吗?」这番话引得全场将帅哈哈大笑。

最终,在陈赓综合众将意见后上报给工作组,55式军装的设计构思得以明确:「突出中国民族特点、革命时期的特点、体现军衔制度、端庄大方简洁、结合生产力状况来设计军服。」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式推出了第一套军礼服,满足了将军们的要求。所有选用的材料都是国产的,体现了我军节俭的传统。礼服庄严美观,常服则朴实大方,彰显着我国的国威和我军的军威。

可以说陈赓在55式军装的成功设计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毛主席曾形容陈赓就像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这不仅因为他幽默可爱,也因为他喜爱与孩子们相处。陈赓经常和孩子们在一起,并对他们十分关爱。然而,他有一个「毛病」,就是不能忍受小孩子哭泣声。即使给自己儿子打针,他也要求先出去再打。

而这个「病根」还要从红军长征过草地的时候开始说起。那一天太阳已经偏西了,陈赓感到十分疲惫,掉下队来了。他同他那匹同样十分疲惫的瘦马慢慢地朝前走着,来到了一个掉队的小红军身旁。小家伙看着不过12岁的样子,一口的四川腔,圆溜溜的脸,一双大眼睛,穿着一双破草鞋的脚丫子冻得又红又青。

陈赓靠近了之后说:「小鬼,你骑一会马吧。」小鬼却是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盯着陈赓那满脸胡须的瘦脸,笑着说:「老同志,我的体力可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陈赓用命令的口吻说道:「叫你骑你就骑,骑一段再说!」小鬼倔强地回道:「你要我和你的马比赛吗?那就比一比吧。」

说着,小鬼把腰一弯,做出了一个准备跑的姿势。「那,我们就一块走吧。」「不,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陈赓无奈,从自己的身上摸出了一小袋青稞面,递给了小鬼说:「你把它吃了。」小鬼往身上的干粮口袋一拍,说道:「你看,鼓鼓的嘛,比你的吃得还多呢。」

陈赓终于被这个小鬼说服了,只好爬上马,一个人向前走着。然而,不知道为什么,陈赓的心却总是平静不下来,他的脑子里总是闪动着那个小鬼的影子。突然,陈赓意识到了不对劲,喊道:「糟啦,我受骗了。」说着,立即调转马头,向来路的方向奔跑而去。然而,并没有寻找到这个小鬼。

后来陈赓在原地发现了小鬼留下的东西——一块硬硬的东西碰到了他的手。他急忙摸出来看,原来是小鬼鼓鼓的干粮袋。里面哪有什么干粮?只有一块烧得已经发黑的牛膝骨,上面还留着几个牙齿印。正在这个时候,小鬼停止了呼吸。

陈赓一只手紧搂着小鬼的尸体,一只手狠狠地给了自己一个嘴巴。他痛哭着:「陈赓啊陈赓,你这个大笨蛋,你怎么对得起阶级小兄弟啊!」这一件事情让陈赓内疚、后悔了一辈子,也落下害怕小孩子哭得「毛病」。

然而,在这之后发生的另一个故事更加深了陈赓的忧虑。1960年的秋天,因为心肌梗塞的原因,陈赓大将被毛主席强令退居二线休养身体。有一次吃过晚饭之后,他在警卫员的陪同下外出散步。刚刚走出灵境胡同时,他看到许多人挤在一家商店门前抢购面包。

其中一位领着小女孩的奶奶试图挤进人群里购买面包,却屡次以失败告终。她只能唉声叹气地退到一旁。陈赓看着这一幕,久久没有动一下。警卫员似乎明白了首长的意思,问道:「要不我去帮一下那位老人?」陈赓沉吟了很久之后,摇了摇头:「面包的数量就那么多,她买成了,另外一个人也就吃不上了。这一次帮了她,下次遇到同样的事情,又应该怎么办呢?」

说到这里的时候,警卫员发现陈赓大将的脸上已经有两行热泪顺着脸颊流了下来。当时我国很多食品和生活物资都必须凭票购买,即使有钱也不一定能够买得到。见多了这类事情的警卫员自然无法理解陈赓为什么会哭泣。

陈赓中止了散步,回到家后召开了一场家庭会议,召集家人们商讨一些重要事宜。他宣布不再使用发给他的油票、肉票和面包票,并且呼吁大家不要随意使用粮票,只需买够吃的就好,不要和老百姓争夺资源。炊事员对此提出质疑,认为陈赓正是需要补充营养的时候,而且这样做也无法解决任何问题。然而,陈赓坚持认为少吃一份就意味着别人能多吃一点,他强调勿以善小而不为。

此后,陈赓对大儿子陈知非说道,在困难时期,全国人民都过着艰苦的生活,而家庭拥有较好的条件是国家给予的特殊照顾。他决定将儿子搬进工厂的集体宿舍,并要求他们生活与工人群众一样。此外,陈赓还强调儿子不能无缘无故地回家,每周只能回来一次。

警卫员终于明白了陈赓铁骨铮铮、泪水纵横的原因,他的眼泪是对人民深深的爱的体现。1956年,我国国防尖端事业刚起步,人员难是首要问题,尤其是高科技尖端人才。陈赓在建设哈军工过程中,面临着困难重重。为了筹建导弹研究院调集人才,周恩来亲自指示聂荣臻召集各部负责人开会解决问题。虽然大家原则上支持导弹事业,但在具体选调人员和数量上出现了问题。陈赓坚决表示支持周总理的指示,并要求哈军工的一切师生可以调动给其他单位使用。他不仅带头表态将人员送到北京,还呼吁其他单位支持中央发展导弹战略决策。然而,有些单位却过了半年仍未行动。

1957年12月18日中午,陈赓很晚才回家,傅涯抱怨他这样做会影响老帅们的健康。然而,她没有意识到陈赓自己身体也到了爆发的边缘。当晚会议上,陈赓激烈地争辩,由于感情激动,他感到非常疲惫。陈赓对傅涯说他不再工作,希望她陪他去看戏。陈赓不抽烟、不喝酒,也不爱玩扑克牌等休闲游戏,他唯一的爱好就是去剧场看戏。每次看戏时,他都非常认真,常常将自己的感情投入到剧情中去。有一次他和张衍一起在哈尔滨看【破洪州】,当演员表演穆桂英生孩子时的痛苦场景时,陈赓着急地大喊:「不要紧!现在有无痛分娩法了,快找医生!」观众们都看向了他,这时陈赓才意识到自己的失态。但下一次看戏时,他又忘记了。

然而,在陈赓准备出门的那天早上,突然来了位客人与他交谈很久。客人离开后,陈赓突然感到胸闷、剧痛,并倒在沙发上冒冷汗。幸好儿子小知涯进来玩耍,并以为爸爸在哭泣,这才及时喊人救助。当天,中央军委和各军种的负责人纷纷前来探望陈赓,整个胡同都挤满了汽车。

1961年3月,陈赓的心肌梗塞第三次发作,他预感到自己的生命已经无多,对妻子傅涯的依恋更加强烈。一次,他深情地对傅涯说:「我有两件事情怕你经受不起,一是我要死了,二是你的更年期过不好。」3月15日这一天阴雨绵绵,警卫员突然打电话给傅涯,告诉她首长身体不舒服,让她赶紧回家。傅涯急忙赶回家时,陈赓正坐在沙发上等着她,手抚着闷痛的胸口,脸色苍白没有血色。但是一见到妻子进来,陈赓眼中闪现出明亮的光芒,并开玩笑地说道:「欢迎!欢迎!」傅涯忧心忡忡地问道:「你好点了吗?」陈赓笑着回答:「托福你呀!」突然间,陈赓又说道:「傅涯,今天是我58岁的生日,请你给我擀点面条吃吧!」平日里他从来不庆祝生日,也从未记得过这个日子,所以今天的请求显得有些异常。傅涯赶紧为他做了一碗雪里蕻肉丝面端上来。夜晚躺在床上,陈赓因为剧痛难以入眠,侧身凝视着对面床上的傅涯,良久之后,他深情地说道:「傅涯,你怎么不看着我?」傅涯连忙打开台灯问道:「有什么事吗?」如此一来,陈赓似乎缓解了痛苦。看着妻子温柔的目光,陈赓只是轻轻地摆了摆手。

回想起这一天,傅涯心情沉重。她记得丈夫平时从不提及生日,也从未有过这样的提问。或许陈赓已经意识到自己病情的严重性,并对死亡有所预感。然而他却不愿意明说出来,因为他担心会让妻子担心。第二天清晨6点多钟,陈赓感到剧烈的心痛,傅涯立刻给医生打电话。她坐在丈夫身边,紧紧握着他的手,目睹他痛苦地挣扎,心如刀绞。医生赶到医院后,他们尽一切办法治疗,但无济于事,陈赓永远地闭上了双眼。「庚!庚!…」傅涯低声呼喊着,声音颤抖,泪如雨下。陈赓的手逐渐变得冰凉,但两只紧握的手却始终没有分开。

作者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