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到了,你又開始琢磨「瘦小腿」的事了。
像往常一樣,你開啟了 🍠 ,希望互聯網這所學校能夠提供一些速成教程。但這次卻發現……
想象中完美的「瘦小腿」攻略,竟然並不存在!
圖片來源:自己做的
「別的地方都瘦了,小腿卻紋絲不動」的例子,比比皆是↓
圖片來源:小紅書評論截圖
很多人嗷嗷待哺,很多人信誓旦旦,但是很少人真正「瘦小腿」成功了。
怎會如此?
或許「瘦小腿」,從一開始就是反人類的。
小腿:
生而難瘦,我很抱歉
瘦小腿的「難」,不是「起床很難」「工作很難」的那種難。畢竟起床再難,你最後還是會起來;工作再難,你最後也還是會做完。
除非做不完,否則都能做完
圖源:網絡
瘦小腿的難,則是會讓你懷疑人生的那種。
「昨天剛瘦了 2 厘米,今天又回去了」
「早上量是細了的!怎麽晚上又變粗了」
「看上去好像細了,但是量一量,數碼沒變啊」
好像那個推石頭的西西弗斯,永遠看不到成果。
究其原因,要先從小腿的特點說起。
小腿,本來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頻繁活動到的部份。
哪怕再懶的人,平時多少也是要站一站、走一走的。所以相對其他部位,小腿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鍛煉,再提升的空間就比較有限了。
這麽說吧,對於一個常年不運動的人來說,在所有部位中,小腿是一個「尖子生」,不太容易再提升;
而腰腹作為一個平常很少動的「後進生」,一動就容易有成績,瘦得會比較快。
圖片來源:SOOGIF
正所謂「從 40 分到 60 分容易,從 98 分到 100 分難」。
也正因如此,小腿脂肪比較少,主要以肌肉為主。
這個特點使它在減脂過程中較難顯著變化,也決定了它往往是全身最難瘦的部位之一。
此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基因。
圖片來源:網絡
基因在小腿形態中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有些人的小腿天生就比較粗壯,無論多麽努力也難以改變。
圖片來源:小紅書截圖
你的小腿瘦不下去,很可能不是你的錯,而是你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姥姥姥爺(或外公外婆)七舅姥爺曾外祖母堂叔祖父表姑奶奶……就註定了。
方法很多,
但各有各的問題
你可能會說,「難瘦」並不意味著「不能瘦」。
但是吧,大家喜聞樂見的那些瘦小腿方法,都不像你想得那麽好。
一般來說,瘦小腿的方法可以分為三大類↓
➊ 透過努力,達到「視覺上變細」的效果。
一些特定的拉伸運動可以幫助放松小腿肌肉。拉伸後的小腿可能視覺上更加纖細,但肌肉或脂肪並不會因此減少。
圖片來源:Unsplash
按摩也可以透過促進血液迴圈,暫時性地緩解小腿水腫。然而,效果往往是短暫的,並不能真正減少肌肉和脂肪的體積。
➋ 借助外力,達到「暫時細了」的效果。
比如所謂的「瘦腿襪」,但它的效果只是暫時的,脫下來就會現原形。如果一直穿著,則會帶來血液迴圈不暢、神經壓迫等問題。
圖片來源:電商平台買家秀
➌ 有氧運動。
這個是真的可以。減脂之後,小腿確實是會瘦的。
但是,這是建立在全身都瘦了的基礎之上。也就是說,很多時候,所謂成功地「瘦了小腿」,實際上只是成功地「瘦了全身」。
而且,每個人不同的脂肪和肌肉比例,也會影響瘦小腿的效果。 脂肪較多的小腿在減脂過程中可能會有更明顯的變化,而肌肉較多的小腿則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和更專門的訓練方法才能見效。
圖片來源:小紅書截圖
但是,話說回來,肌肉多點、小腿粗點,真的不好嗎?
小腿太細,
並不是一件好事
「太難」,還不是瘦小腿反人類的唯一原因。
更重要的是,辛辛苦苦瘦了小腿之後,也許反而對身體不好。
根據亞洲肌肉衰減癥工作群組(AWGS)的共識,女性小腿圍小於 33 厘米被認為是肌肉質素不足的標誌。
圖片來源:文獻
而「肌肉」對人來說,真的太重要了。
它可以幫你:
保持平衡;
支撐身體重量;
維持代謝平衡;
增加能量消耗;
保護關節……
圖片來源:SOOGIF
另外,多項研究表明:小腿圍過細意味著肌肉量不足,而這會提升多種疾病的發生概率,甚至還會提升死亡風險。
雖然這些研究的物件以老年人為主,但人的肌肉含量在自然狀態下本來就會越來越少(30 歲以後,人的肌肉量會以每十年 3%~8% 的速度減少,而這個數碼到了 60 歲以後還會更高)。
如果現在就已經肌肉量不足了,老了之後只會更加危險。
當然,多「細」才算「細」,要看每個人的身高、比例、體脂率。33 厘米這個數碼只是一個參考,無法一概而論。
你需要知道的只是,小腿並不是越細越好的。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總結一下,之所以說「瘦小腿反人類」,主要是因為以下幾點:
➊ 小腿平時經常動,進步空間不大了;而且基因很重要。
➋ 沒有特別完美的「瘦小腿」方法。
➌ 小腿太細也不是很健康。
最後,確實有一種方法,是可以快速、有效瘦小腿的 ↓
不用。
圖片來源:小紅書截圖
病痛臥床長時間沒法走路,腿確實會整個細一圈。
但是這種瘦,是以「肌肉快速萎縮」為代價的。
在 get 了「漫畫腿」的同時,也會失去自如行走的能力。
瘦小腿,本來就挺反人類的。在這件事情上,實在是不必強求。
畢竟,腿作為一個重要的身體部位,比起「看起來夠細」,更重要的意義也許還是能走、能跑、能跳、能帶你去到你想去的任何地方吧!
本文稽核專家
參考文獻
[1] Bouchard, Claude, Robert M. Malina, and Louis Pérusse. Genetics of fitness and physical performance. Human Kinetics, 1997.
[2] Bandy, William D., Jean M. Irion, and Michelle Briggler. "The effect of static stretch and dynamic range of motion training on the flexibility of the hamstring muscles." Journal of Orthopaedic & Sports Physical Therapy 27.4 (1998): 295-300.
[3] Wei, Jian, et al.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low calf circumference and mortality: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European geriatric medicine 13.3 (2022): 597-609.
[4] Debette, Stéphanie, et al. "Calf circumference is inversely associated with carotid plaques." Stroke 39.11 (2008): 2958-2965.
[5] Chen, Liang-Kung, et al. "Asian Working Group for Sarcopenia: 2019 consensus update on sarcopenia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Directors Association 21.3 (2020): 300-307.
[6] Volpi, Elena, Reza Nazemi, and Satoshi Fujita. "Muscle tissue changes with aging." Current Opinion in Clinical Nutrition & Metabolic Care 7.4 (2004): 405-410.
[7] Holloszy, John O. "The biology of aging." Mayo Clinic Proceedings. Vol. 75. No. 1. Elsevier, 2000.
策劃制作
策劃:橘子卡 | 監制:Feidi
封面圖來源:站酷海洛
最近微信改版了,有讀者說找不到我們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