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吃魚時,哪些部位最營養,哪些部位"毒性"強?弄懂後,才知道怎麽吃

2024-07-17健康

聲明:本文內容均參照權威醫學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中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為了方便大家閱讀理解,部份故事情節存在虛構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識,請知悉。

「吃魚雖然好,但是這幾個部位可別吃!」

71歲的陳爺爺喜歡釣魚,每次釣完魚後都會將戰利品帶回家,讓老伴或是清蒸、或是紅燒,將魚加工做成美味的食物。

不同於別人喜歡吃魚肉,陳爺爺有個特殊的癖好,喜歡吃魚泡,有時候釣回來的魚不多,他還會特意去海鮮市場買些魚泡吃。

這不,昨天中午,陳爺爺釣魚結束,去逛海鮮市場時,發現老伴正在殺魚,新鮮的魚泡在光線下十分誘人,於是,他當即決定將這些新鮮的魚泡都買回家吃。

經過簡單的烹飪後,陳爺爺樂呵呵的吃起美味的魚泡,一邊吃還一邊贊嘆:「這可是魚身上的寶貝部位,可不能剩,就得吃新鮮的!」

誰知,傍晚的時候,陳爺爺身體就出現了異樣,先是覺得肚子裏翻江倒海,一趟趟的往廁所跑,後又出現頭暈胸悶等癥狀,差點栽倒在地,把一旁照顧他的老伴嚇得夠嗆。

來到醫院檢查後,醫生在了解了陳爺爺的飲食和其他習慣後,一臉嚴肅的警告道:「誰讓你一次性吃那麽多魚泡的,年紀大了身體經不住這樣造!」

在詳細解釋了魚泡吃多了對身體的危害後,醫生又補充了開頭那句話。

那麽,吃魚的時候應該避開哪幾個部位呢?

吃魚要註意,盡量避開這兩個部位,吃多可能傷身

1.魚泡

陳爺爺吃魚泡出現這種癥狀並不是巧合,魚泡作為魚類的呼吸器官,富含大量的膠原蛋白和蛋白質,適當攝入有助於補充機體所需的營養元素,促進身體更好執行。

但同時,魚泡還含有較高的膽固醇、油脂和鹽分,中老年人本身代謝吸收較緩慢,一次性攝入太多很有可能造成機體內的膽固醇和油脂堆積,增加消化負擔,引發消化不良,繼而出現腹痛腹瀉等癥狀。

另外,隨著體內膽固醇和脂質含量的飆升,血液會變得粘稠,不利於血液迴圈,況且,隨著魚泡中鹽分的堆積,血液的體積、細胞滲透壓會出現異常,繼而損傷血管內壁,導致血管狹窄,進一步增加血管和心臟的壓力,誘發高血壓。

而老年人血壓急速升高的主要表現便是頭暈、胸悶,所以,陳爺爺之所以出現一系列機體異常情況,主要是因為一次性攝入魚泡太多。

中老年人不建議常吃魚泡,每日的攝入量不要超過3g,以防攝入不當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2.魚膽

相比於魚泡,魚膽才是魚類身上的「毒器官」,食用後很可能引起食物中毒,損傷機體的細胞組織、器官,乃至神經系統。

這主要是因為魚膽是由膽鹽、氰化物、組織胺等物質構成的,其中,當氰化物進入人體後,經由消化吸收後會作用於機體細胞,與細胞色素氧化酶中的三價鐵結合,繼而影響細胞的功能,阻斷細胞電子傳遞,導致身體處於缺氧狀態。

而隨著細胞內氧的利用率降低,大量細胞會處於缺氧內窒息的狀態,繼而誘發集體中毒效應,出現頭痛、嘔吐、口唇發紫、呼吸困難等癥狀,嚴重的話還會誘發昏迷或死亡。

另外,組織胺也是一種常見的有毒物質,當人體不慎攝入後,會刺激支氣管平滑肌,導致平滑肌強烈收縮,很有可能出現支氣管痙攣,毛細血管為了應對機體的變化,會出現全身或局部的擴張,繼而引發血壓降低,心律失調,外在表現為頭暈、心跳加速等癥狀。

不過,雖然魚膽中氰化物和組織胺的劑量有限,不至於吃一點就中毒,但吃魚的時候還是盡量避開魚膽,將中毒的風險降到最低。

註意:中老年人多吃魚肉,益處大

說完魚類身上的「有害」部位後,我們來了解一下魚類身上對健康有益的部位。

民間有句老話:「吃魚好,魚類全身都是寶!」

事實上,魚身上的營養部位有很多,魚頭、魚腦富含大量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可有效補充機體所需的營養素,可以有效改善細胞組織的營養狀況,有助於大腦神經的發育,具有一定的「以形補形」的功效。

其次,魚骨頭對中老年人益處頗大,由於魚骨中富含大量的微量元素和鈣質,將其熬制成魚湯或磨成粉後,有助於補充鈣元素、鐵元素和與骨膠原蛋白。

魚骨中的鈣元素攝入後很容易被機體吸收,滿足老年人鈣質高需求,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身體內的鈣含量,增加骨骼密度,保證骨骼的硬度,進一步降低骨質疏松的患病風險。

最後,大眾常吃的魚肉營養元素更是豐富。它屬於高蛋白的肉類食品,食用後可以補助人體每日所需的蛋白質。

並且,魚類脂肪含量一般較低,含有較多的不飽和脂肪酸,攝入後並不會增加機體的代謝負擔,也不會產生血液中膽固醇脂質的堆積,對於膽固醇較高的患者來說,選擇魚肉代替豬肉是比較不錯的選擇。

除此之外,魚腸、魚籽、魚眼睛等都富含大量的營養元素,對於中老年人有很大的益處,在日常生活中,控制住攝入量,有助於保證機體的康健,維持大腦的機敏!

多項研究表示:多吃魚或會降低疾病風險,延長壽命!

關於吃魚對健康的益處,早在2023年,南非的研究人員就曾在【Nutrients】期刊上發表了相關研究,在研究中,他們得出每天攝入魚類的量與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風險關系密切。

研究人員透過納入1442407名參與者,透過針對他們的魚類攝入量進行心血管疾病風險的評估,發現魚類攝入量與降低致命和非致命心血管疾病風險顯著降低相關,也就是說,吃魚少的人患病機率大於吃魚多的人。

在深入分析魚類的攝入劑量時,研究人員表示:

「即使攝入少量的魚,也會降低致命和非致命的心血管疾病風險,具體來說,每天攝入100-150克的魚,心血管疾病風險會降低16%-28%;每天攝入50克魚,心血管疾病風險會降低9%。

無獨有偶,今年5月,日本學者在【Public Health Nutrition】期刊上發表了一項重要研究,透過分析攝入魚肉後機體的健康變化,猜測經常吃小魚有助於延長女性壽命。

在研究過程中,研究團隊從日本多所機構的合作佇列中選擇出了80802名參與者,按照性別劃分為34555名男性和46247名女性。

接下來,研究人員透過問卷調查的形式記錄了參與者們攝入小魚的頻率,並在接下來長達9年的時間中,定期進行登記記錄,並將其按照吃魚的不同頻率進行小組劃分。

最終,研究人員發現,相比於不吃小魚的人來說,每個月攝入1-3次小魚的女性全因死亡風險降低32%;而每周攝入1-2次小魚的女性全因死亡風險降低28%,每周攝入超過3次小魚的女性全因死亡風險降低31%。

進一步分析吃魚頻率和癌癥的關系時,研究人員同樣將不吃小魚的參與者作為對照組,發現與不吃小魚的人相比,每月攝入1-3次小魚的女性癌癥死亡風險降低28%,每周攝入1-2次小魚的女性癌癥死亡風險降低29%,每周攝入超過3次小魚的女性癌癥死亡風險降低36%。

不過,有趣的是,該項針對小魚攝入頻率對死亡率和癌癥影響的研究僅在女性身上有顯著體現,而在男性身上卻益處不大。

在考慮到全因死亡率和癌癥死亡率還容易受到不良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的影響,研究人員還控制了年齡、吸煙喝酒、體重指數等各類指數後進行對比,發現經常吃小魚的女性死亡率依舊很低。

不過,研究人員表示,吃魚之所以對女性有如此大的益處,但卻對男性無影響的機制尚不明切,還有待更深入的研究來證實小魚攝入量與全因死亡或特定原因死亡風險之間關聯。

醫生建議:隨著年齡的增長,中老年人應該多攝入一些白肉,保證魚肉的攝入量達到每天50g左右,對身體健康益處很大!

醫生小貼士:小孩吃魚眼,真的更聰明嗎?

現在很多家庭條件變好,孩子的飲食也更加關註了,不管是飲食還是學習,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贏在起跑線上,這時候,魚眼就成了一些家長的餐桌選擇。

可是,小孩吃魚眼,真的會變聰明嗎?

其實,別看魚眼小小的,卻有著一定的營養成分,如維生素A、DHA(二十二碳六烯酸)等,這些成分對眼睛健康確有一定益處。

比如說維生素A,它是維持視力的重要營養素,而DHA則有助於視網膜的發育和保護,可是這些益處主要集中在視覺功能的維護上,和提升智力其實沒什麽關系,所以這種說法我們要理性看待。

參考文獻:

1.Nutrients:每天吃一份魚,心臟病風險或降低28%.2023-11-06.

2.研究發現,魚這麽吃,或延長壽命,大幅降低全因死亡、癌癥死亡風險.2024-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