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養生

脂溢性脫發的危險因素有哪些?中醫如何看待脫發?

2023-12-12養生

大家好,我是孫醫生。脫發問題想必困擾了不少人,而脂溢性脫發是很常見的一種類別。實際上,中醫對於脂溢性脫發有不同的看法以及治療方法,如果你也感興趣,不妨一起往下看。

脂溢性脫發是一種較為常見的難治性損容性皮膚病,相當於中醫學「發蛀脫發」、「蛀發癬」等範疇。本病多有家族遺傳史,好發於青壯年男性,發病時可伴有頭部皮脂溢位過度、頭屑多,頭頂部及兩鬂角毛發逐漸細軟、脫落,最終禿頂。

本病雖然不會嚴重影響健康,但會一定程度的影響外表的美觀,故常常會給患者帶來心理壓力,影響患者的生活。

一、中醫認識

中國傳統醫學對脫發早有認識,且論述頗多。【諸病源侯論】指出:「沖任之脈,為十二經之海,謂之血海,其別絡上唇口,若血盛則榮於須發,故須發美;若血氣衰弱經脈虛竭,不能榮潤,故須發禿落。」強調毛發的生長亦需血液的濡養。

唐【外台秘要】指出:「凡精極者,通主五臟六腑之病候也,若五臟六腑衰則形體皆極,目視無明,齒焦發落。」【普濟方】指出:「夫足少陰之經,血所榮也,氣盛則發長而美,若虛則發不長。」

【馮氏錦囊秘錄?雜病大小合參】亦指出「病後瘡後產後發落者,精血耗損,無以榮養所致也……然烏須黑發,無出乎滋補精血二者而己。」均提示精血虧虛可致頭發失於榮養而落。

二、病因病機

1.與經絡的關系

頭為諸陽之會,手三陽與足三陽經脈交會之處,與百脈相通。【靈樞陰陽二十五人】最早談及了毛發與六陽經的關系,後世醫家又補充了毛發與手足太陰經、少陰經以及沖任之脈的關系。

【簡明醫彀卷五】曰:「蓋足少陽膽之經,其榮在須,足少陰腎之經,其華在發。手太陰者,行氣而溫於皮毛者也……手少陰氣絕則脈不通,脈不通則血不流,血不流則髦色不澤。足少陰者,伏行而濡骨髓者也。氣絕則骨不濡……發無澤。」

【諸病源侯論】指出:「沖任之脈,為十二經之海,謂之血海,其別絡上唇口,若血盛則榮於須發,故須發美;若血氣衰弱經脈虛竭,不能榮潤,故須發禿落。」

肝腎虧虛可致本病,故在治療時多選取肝腎二經之腧穴以補益肝腎、壯火益精、行氣通絡。可以刺激手陽明大腸經以轉化脾土之熱,燥化大腸經濕熱從而達到治療本病的效果。

從督脈為「陽脈之海,能調節一身之陽氣」的功能出發,認為氣行則血行,血行則毛發得養,故對於脂溢性脫發患者應註意疏通局部氣血、活血祛風以促進頭發再生。

2.與體質的關系

體質分為陽虛質、陰虛質、氣虛質、痰濕質、濕熱質、瘀血質、特稟質、氣郁質、平糊質九種類別,濕熱質及痰濕質可致皮膚出油,氣虛質可致毛發不華,陽虛質和血瘀質則易致毛發脫落。

對中國2014例脂溢性脫發患者的中醫體質進行調查,發現居於前4位的偏頗體質類別分別是陽虛質、濕熱質、氣郁質、陰虛質。血瘀質的患者經絡常不通,易致氣血執行不暢,故毛發脫落。

痰濕質、濕熱質及血瘀質是代謝症候群患者的主要偏頗體質類別,但仍有待進一步的研究來探索體質與本病的關系。

3.與臟腑的關系

【外科證治全書頭部證治】中提到「蛀發癖,頭上漸生禿斑,久則運開,千枯作癢,由陰虛熱盛,剃發時風邪襲入孔腠,摶聚不散,血氣不潮而成」,明確指出了脂溢性脫發的病因病機。

現代醫家認為本病的發生與肺、脾、肝、腎相關,火、濕、痰、瘀是其發病的常見病因。「肝藏血,主疏泄,發為血之余;腎藏精,發為腎之華」認為本病發病的根本原因是肝腎不足。

上述可知,眾醫家多認為脂溢性脫發與肝腎有密切關系,以肝腎虧虛為本,濕、熱、瘀為標。治病之根本,切合病機。

三、中醫治療

1.內治法

治療本病宜養肝腎之陰治其本,清熱利濕治其標,從而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治療脂溢性脫發從健脾祛濕、養血祛風、補益肝腎入手,達到了較為理想的臨床療效。

脂溢性脫發分為幹、濕兩個證型,分別從血熱風燥和脾胃濕熱兩型分而治之,但總的原則仍是以填補為主,佐以祛風通絡,活血化瘀。幹性方用神應一號生發湯(紫河車、仙茅、淫羊藿、女貞子、墨旱蓮、桑椹子、夜交藤、雞血藤、紅花、木瓜、石菖蒲、生黃芪、炒白朮、側柏葉);

濕性方用神應二號生發湯(紫河車、仙茅、淫羊藿、女貞子、墨旱蓮、丹參、赤芍、藿香、佩蘭、白花蛇舌草、木瓜、秦艽、生黃芪、炒白朮、防風)。

該病病程長,見效慢,久治不愈易使患者焦慮難安、心神不寧,故在補肝腎的同時重視養心安神,多用酸棗仁、柏子仁、夜交藤、合歡皮、遠誌安魂定魄;

女性生理上以血為本,以肝為先天,故對於女性患者,治療時多配伍柴胡、香附等疏肝解郁之品;對於久治不愈的患者,多加丹參、紅花、桃仁、蒲黃、五靈脂等活血化瘀之品。

2.內外合治

中藥內服能夠調節機體臟腑氣血功能,中藥外治可直接作用於脫發皮損區,具有疏經通絡,調理氣血的作用。正如【理瀹駢文】所雲:「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外治之藥即內治之藥,所異者法耳。」

在治療本病時,除內服藥物外,聯合中藥外洗往往能收到更好的療效,可取透骨草除濕活血之功效,外洗脫發處,若皮損為鮮紅或深紅,表明熱勢明顯,可加馬齒莧、蒲公英、黃柏、苦參等清熱利濕藥物;

若皮損色淺或正常,頭發千枯、易脫落,加當歸、人參、首烏、雞血藤以補氣養血、潤澤毛發。

3.外治法

有部份醫家考慮到患者依從性的問題,會單用外治法治療脂溢性脫發。局部外用藥物可提高患處的藥物有效濃度,改善頭皮微環境,促進毛發生長。

中藥外治脂溢性脫發多以祛濕止癢、涼血活血為法,常用藥物為透骨草、側柏葉、苦參、丹參等。透骨草辛苦性溫,歸肝、腎經,有祛風除濕、解毒止痛之功。現代研究提示透骨草含有生物堿、有機酸、揮發油等成分,水煎劑外用有抗炎、殺菌、收斂創面等作用。

側柏葉味苦、澀、寒,歸肺、脾、肝經,現代研究提示側柏葉含揮發油、黃酮類以及鞣質類、維生素C等,葉中還含鉀、鈉、氮、磷、鈣、鎂、錳、鋅等微量元素,水煎劑可有抑菌作用。

苦參苦、寒,歸心、肝、胃、大腸、膀胱經,為臨床常用清熱燥濕、殺蟲止癢之藥。苦參含有苦參堿、苦參醇等成分,水煎劑對多種皮膚真菌可有抑制作用,還有抗炎、抗過敏、鎮靜等作用。

丹參苦、微寒,歸心、心包、肝經,具有活血祛瘀,推陳生新,解毒涼血等功效。丹參含有丹參酮、丹參素、鐵、錳、鋅、銅、鉻、砸等成分,有抗炎、抗過敏作用,還可改善微迴圈血流,加強毛囊營養,促進毛發再生。

其有效成分丹參酮具有緩和的雌激素樣活性,有抗雄激素及抗菌祛脂的作用。

4.針灸治療

【醫宗金鑒】記載:「油風毛發幹焦脫,皮紅光膏癢難堪,毛孔風襲致傷血,養真海艾砭血痊」,提示了針刺可以治療脂溢性脫發。單純針刺、叩刺以及聯合使用對改善脫發,促進毛發新生起到一定的作用。

采用頭皮針刺激頭部穴位,促進毛囊周圍氣血流暢,改善毛發區的血液迴圈,刺激萎縮的毛囊使其恢復生長功能,從而使毛發新生。在此基礎上還可配合梅花針叩刺的方法來直接刺激脫發區,來疏通經絡、調和氣血,從而達到治療脂溢性脫發的目的。

采用梅花針叩刺加擦姜汁治療脂溢性脫發,發現取得較好的療效。但是我們在治療脂溢性脫發時,若是患者的新發開始生長,要停止使用梅花針叩刺治療。

透過臨床觀察發現熱敏灸結合針刺以及溫和灸結合針刺對肝腎不足型脂溢性脫發患者的治療均有效,但熱敏灸治療的療效優於溫針灸治療,其中中脘穴是最明視訊記憶體在的一個熱敏點。

四、結語

脂溢性脫發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易診難治,病程較長;中醫治療以補益肝腎為主,兼養血、化瘀、利濕、清熱,同時還需註重日常生活養護,正所謂「三分治七分養」。

雖然目前中醫療法在臨床上都取得了較好的療效,但是大部份的文獻中研宄設計不夠嚴謹,未標明隨機和盲法,且療效評價受主觀性影響較大,缺乏客觀指標。

此外,中醫藥對脂溢性脫發療效的實驗研究較少,多偏向於臨床療效的觀察。因此,提高臨床研究的質素,從分子水平揭示中醫藥的作用機制,驗證中醫藥的確切療效,將是未來工作的重點。

以上就是這篇文章的所有內容,看完後是否感受到了中醫的博大精深?如果你有關於這篇文章的問題,歡迎在評論區給我留言,我們一起探討,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助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