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瓠白茄子青,「瓠」不讀piáo,到底讀什麽,屈谷巨瓠什麽意思?

2024-04-08文化

古詩雲:「瓠白茄子青,軟美勝粱肉。」說的就是蔬菜的重要性。那麽「瓠」字該怎麽讀呢,它既不讀「piáo」,也不讀hú,今天我們來認真了解下。

一、「瓠」該怎麽讀?

正確讀音:hù

同音字:戶

部首:瓜

結構:左右結構

關於「瓠」,【廣韻】上說:「胡誤切」,【集韻】【韻會】【正韻】上說:「胡故切,音護」,因此「瓠」確實應該讀「hù」,而不讀piáo(瓢)。而事實上,在古代它還不只一個讀音,根據【廣韻】:「戸吳切」,【集韻】【韻會】【正韻】「洪孤切,音胡」和【集韻】:「黃郭切,音雘」來看,「瓠」它還應該讀「hú」(葫)和「huò」(貨)。只不過到了現在,漢字拼音重塑之後,只有「hù」這個讀音了。

二、「瓠」字怎麽解釋

1.原意指的是一年生的草本植物-瓠和它所結的果實-瓠瓜。

瓠屬於莖蔓生,夏天時開白花,果實呈長圓形,鮮嫩時可以食用,一般做炒菜。【詩小雅】曾說:幡幡瓠葉,采之亨之。到現代,瓠在農村地區十分常見,果實一般叫作「瓠瓜」,四川達州的某些地方的方言把它叫「瓠條」。組詞:瓠瓜、瓠犀。其中瓠犀是瓠瓜的子,因為排列整齊,加之色澤潔白,所以在古代常用來比喻美人的牙齒,出自【詩經·衛風·碩人】。原文如下:「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盻兮。」

2.瓦壺。古音讀「hú」時的解釋。

3.和「落」連用時,原音讀「huò」現在統一讀「hù」。瓠落,一指潦倒失意的樣子,二指空廓的樣貌,也就是大、空闊之意。「瓠落」一詞最早出自【莊子·逍遙遊】,此篇文章現在選入了高中語文課本,名為【五石之瓠】。

三、「屈谷巨瓠」什麽意思?

谷的繁體字為榖,原詞「屈榖巨瓠」最早出自戰國的【韓非子·外儲說左】,原文上說:「今田仲不恃人而食,亦無益人之國,亦堅瓠之類也。」後來到了南朝宋時期,範曄著的【後漢書·孔融傳】才有了這個成語的整體。原文上說:「至於屈榖巨瓠,堅而無竅,當以無用罪之耳。」。現在「屈谷巨瓠」主要用來比喻無用的東西。當然事物學說等有用無用,要看用什麽樣的眼光看,也要看用在什麽地方,不然就會如【五石之瓠】裏那樣,易貽笑大方。

四、「瓠」的字形演變

「瓠」屬於形聲字,從瓜,誇聲。「瓠」左邊為「誇」,屬於會意字,最初字型為左右結構,為「言」加「誇」,左口表示說話,右邊上部份為人,下部份為「虧」,意味著人有所欠缺才會用嘴巴誇大。「瓠」右邊為「瓜」,金文到小篆時,字型酷似瓜形,外面兩豎像藤蔓,內像莖、果,後來藤、莖分離,字型簡化成了瓜。當然,「瓠」的字形演變也是如此,「誇和「瓜」」都簡化了,「瓠」的小篆字型到楷體,就變化不大了,字形由圓潤到方正,然後逐步簡化下來。

五、「瓠」字在古詩詞中的運用

1.瓠白茄子青

園居漫興其二十五

[明]孫承恩

瓠白茄子青,軟美勝粱肉。

百年腐儒餐,飫飽堪鼓腹。

瓠,指瓠瓜。軟美,柔和美好或溫順。粱肉,指精美的飯食。「瓠白茄子青,軟美勝粱肉。」大意就是:吃著潔白的瓠瓜和青嫩的茄子,遠遠比那些精美的珍饈佳肴更讓人感到美好、舒適。後兩句說的就是:多少年以來,那些迂腐正直、不明事理的讀書人就是吃著這樣的飯菜,而且還吃得肚子飽飽的。本詩作者孫承恩,松江華亭人,字貞父(甫),號毅齋,孫衍子。曾任職編修,最高做到禮部尚書,因不肯穿道服罷官。全詩看似說生活只需粗茶淡飯,便能安閑舒適,暗地裏卻表達出了他堅守氣節、不肯同流合汙的高尚情操。

2.厭伴老儒烹瓠葉

和董傳留別

[宋]蘇軾

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

厭伴老儒烹瓠葉,強隨舉子踏槐花。

囊空不辦尋春馬,眼亂行看擇婿車。

得意猶堪誇世俗,詔黃新濕字如鴉。

粗繒,粗布衣服。華,有光彩,氣質昇華。厭,厭惡。踏槐花,指的是參加科舉考試。「厭伴老儒烹瓠葉,強隨舉子踏槐花」說的就是:(董傳)不喜歡陪伴著那些年老的儒生一塊清談之前過「烹瓠葉」那樣的苦日子,於是決定跟隨舉子們去參加科舉考試。本詩看似一首送別詩,實則為祝願詩。全詩中,「腹有詩書氣自華」一句歷來被人稱頌,說的就是飽讀詩書,滿腹經綸的人,身上自然就有一種與眾不同的氣質。這裏就是作者蘇軾對朋友董傳的稱贊,說他盡管生活貧困窘迫,粗衣在外,單滿腹經綸在內,早晚有一天會取得成功,全詩飽含了詩人對朋友董傳的美好祝願。

六、結語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漢字文化源遠流長,一字一句,成詩成詞成文,都能讓人欲罷不能。識字讀書,短時間看似無用,但經歷漫長時光後,腹有詩書氣自華。從此,你的靈魂便與眾不同,人生也就不再寡淡無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