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明朝升職最快首輔:多自誇,有辯才且擅批鬥,誤國投敵,夾頭而死

2024-01-13歷史

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淩晨時分,兵部尚書張縉彥帶著家丁開啟正陽門,以迎王師……

於是,大順軍不費吹灰之力即進入北京城,朱明江山自此易主。

崇禎皇帝做出了一生中少有的正確決定:自縊於煤山。

雖有萬千缺點,卻不失剛烈之名。

當然,如果崇禎皇帝能夠看到那些臣子們此時的做派,可能完全不需要再掛東南枝——奉恩門前已經是摩肩接踵,大量在京朝臣擠在一起,爭搶著對大順軍表忠心。

一肚子的孔孟學問,卻用來寫降書順表(這個鍋儒家思想不背,孔曰成仁、孟曰取義)。

而作為百官之首的內閣首輔魏藻德,卻不在此列。

畢竟,魏藻德具有「狀元+首輔」的雙重氪金 光環,自認為還是頗有些排面的,不需要排隊爭擠,只要在家靜靜等待即可,自會有大順軍來三顧茅廬——算了,一顧即可。

然後憑借個人的八鬥之才以及懸河之口,未嘗不可以與牛金星決一雌雄……

01

魏藻德(1605-1644),北直隸通州人(今北京通州),出身於軍戶家庭,以文才出名。

雖然魏藻德擅長王婆賣瓜,但是文才這方面肯定不是單純靠吹出來的,畢竟是崇禎十三年(1640年)庚辰科狀元。

當然,魏藻德的這個狀元也有些水分。在殿試時崇禎皇帝親自召見看著順眼的48個貢生在文華殿奏對。

結果魏藻德的口才非常好,誇誇其談,而且還摸對了崇禎的心思,以「知恥」作答——實際就是表忠心。

此外,還上號直播了在崇禎十一年(1638年)清軍毀邊墻入關攻打通州時候,他所立下的禦敵之功——事實卻是清軍在通州並未停留,也沒攻打,因為此時孫傳庭與盧象升已經趕到,只能撤軍。所以,他魏藻德能禦個屁的敵……

但是,這並不耽誤榜一大哥崇禎皇帝感覺魏藻德人很不錯,能處,於是刷了一個大火箭。

但不能因此就說魏藻德無才,因為即使拋去狀元一說,他在會試當中也是名列前一百的,一個二甲進士還是穩的。

崇禎十三年(1640年)中狀元之後,即授六品翰林修撰,在兩年之後屁股下面簡直就是安裝了兩台猛禽發動機,直接躥升為正三品的禮部侍郎。

這主要是因為在崇禎十五年(1642年)松錦大敗,洪承疇降清,大明江山危如累卵。於是崇禎下詔要求在京朝臣疏陳兵事,而魏藻德抓住了這個機會,充分利用自己的口才優勢,直接面對面來了一個君前奏對。

口若懸河、滔滔不絕,說的那叫一個天花亂墜,軍事、政治、經濟、民政、教育,頭頭是道,大概意思無外乎是只要讓他魏藻德上位,大明中興只在等閑。

這可真是Get到了崇禎的潮點,於是越階晉升為禮部侍郎,不久之後即在崇禎十六年(1643年)三月成為東閣大學士——就這麽入閣了……

從步入仕途到入閣宰輔,只用了兩年多的時間。對比之下,張居正中進士的兩年之後——好吧,還在庶常館坐小板凳、當庶吉士呢,距離散館正式授官還有小半年時間……

02

魏藻德幹別的不行,但是口才真是好,擅長辯論,而且很會揣摩崇禎皇帝的心思。

在入閣之後,堅持將禮部侍郎的職位辭掉,一副不慕名利的樣子。

果然,崇禎龍心大悅,雖然同意魏藻德辭任禮部侍郎,但還是加了一個詹事府少詹事的頭銜。

魏藻德的不慕名利,那是裝給崇禎看的。實際卻是玩得一手好傾軋,尤其是擅長批鬥與扣帽子。

當時的內閣首輔周延儒雖然不是什麽白蓮花,但確實是勇於任事,銳意革除弊政、整頓軍備,不拘一格提拔人才,比如火器專家孫元化只有舉人功名,被周延儒越階提拔為登萊巡撫,主持籌建登州火器營。

但是魏藻德卻聯合陳演處心積慮的抓周延儒的小辮子,大搞批鬥、扣帽子,最終周延儒倒台,陳演上位。

崇禎十七年(1644年)二月,魏藻德加正二品兵部尚書頭銜,還兼任了一個工部尚書,全權總督 練兵、河道 以及 屯田 等諸事。

這些事務從事的具體時間太短,所以無法評價魏藻德幹的好還是不好。

因為,很快呀,啪的一聲——魏藻德即踢開陳演,成為大明王朝最後一任內閣首輔。

從中進士步入仕途到擔任內閣首輔,魏藻德只用了四年時間,既空前,也絕後。

問題是:在魏藻德擔任內閣首輔的40天時間裏,未提出什麽有價值的建議與決策。

唯一的一個舉措就是號召大家一起捐款救國……

魏藻德自己捐了500兩,還不如太監王之心,起碼人家捐了1萬兩。當然他不是最少的,最少的是前內閣首輔陳演,真正是鐵公雞。

一直到了李自成的大順軍兵臨城下的時候,崇禎皇帝拉著魏藻德的手:「今事已急,卿可決之。」

意思就是:反正已經到這個地步了,你有啥想法直接辦,不用和我請示了。

結果平日裏能把死人說活、自詡王佐之才的魏藻德,卻表演了一場徐庶進曹營。

把崇禎皇帝氣得推翻龍椅,聲嘶力竭……

03

實際可能並不是魏藻德故意氣崇禎,而是他真的是一個大草包。

但是同樣是幹啥啥不行的,別人卻可做到「無事袖手談心性,臨難一死報君王」,比如他的內閣同僚 範景文 ,還有戶部尚書 倪元璐 、左都禦史 李邦華 、左副都禦史 施邦 、兵部侍郎 王家彥 、大理寺卿 淩義渠 、太常寺卿 吳麟征 ……

就在魏藻德居家-隔-離——不對,是默默等待大順軍來顧茅廬的時候,兒媳婦來勸公爹:「既食君祿,當報君恩,何不成仁取義?」

魏藻德老神在在的回答:「婦人之見!」

很快,大順軍即很沒禮貌的破門而入,五花大綁,押送到了李自成、劉宗敏面前。

李自成問:「爾受特恩,為何不盡忠而死?」

答曰:「先帝失道,乃有此果。」

劉宗敏大怒:「爾小人也!既被點為狀元,四年即任首輔,卻如此詆毀君王?」

然後,自然就是「拷餉」的名場面。

大順軍規定:內閣大學士需要交出10萬兩白銀,六部九卿、錦衣衛指揮使需交出7萬兩白銀,其他官員按照品級高低,從1萬到5萬不等。

否則,死啦死啦的!

04

魏藻德作為內閣首輔,自然是需要交出十萬兩白銀。

但問題是他真的沒有——這無關清廉,只因入仕時間太短,從當上三品禮部侍郎到入閣,再到擔任內閣首輔,位高權重的時間滿打滿算才幾個月時間,之前在翰林院當修撰,能不挨餓就不錯了,哪有機會摟錢。

而且入閣之後大明王朝已經是江山飄零,禮崩樂壞(沒人送錢跑官)。大明國庫更是能餓得死老鼠,貪腐空間實在太小。

所以,魏藻德使了大勁,折騰到底兒掉,才交出來一萬多兩白銀——這已經不少了,幾個月時間能搞到這些,屬於是石頭裏榨油。

但是大順軍哪裏會管那個?認定標準就是內閣大學士10萬兩白銀,你作為內閣首輔,就拿出來一萬多兩?

「弄啥咧,你個哈慫,想糊弄額?看你大怎麽眼弄你,麽麻達!」

小夾棍,上起來……

到了第五天,開始用腦箍夾頭。

你猜怎麽著?

頭被夾碎了……

藻德輸萬金,賊以為少,酷刑五日夜,腦裂而死——【明史】卷二百五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