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面對彭德懷老總,李奇微明顯比麥克阿瑟更優秀,為何卻被調離崗位

2024-09-08歷史

前言:

1950年,爆發了抗美援朝戰爭,我方領導人,派出了彭德懷老總,前往前線和戰士們一同作戰。都知道抗美援朝戰爭雙方打的多麽的激烈,我方是由彭德懷老總領導的,那對方敵人是誰?

在抗美援朝戰爭初期,戰場上我方優勢明顯,敵方大敗彭德懷老總,明明軍事方面實力強勝,敵方為什麽會輸給彭德懷?

敗給彭德懷的原因:「懶」

那麥克阿瑟究竟為什麽會敗給彭德懷?只有一個字——「懶」。據當時記載,在韓戰時,杜魯門因不滿麥克阿瑟的作戰策略,將他安置在東京。 所以在戰爭期間,他幾乎從來沒有親自到前線指揮過,一多半的時間是在東京度過的,而作為作戰指揮的他,僅靠送來的戰報,決定作戰策略。

他的做法不禁讓人大吃一驚,不得不感嘆這個做法真是夠大膽的。 但令人疑惑的是,在第二次大戰中,麥克阿瑟面對戰爭積極制定作戰策略,不僅親自到戰場的帶領士兵作戰,而且還經常反思自己的作戰策略。而到了北韓戰場上,卻一改常態。

我方的彭德懷老總與他完全相反,彭德懷不僅常常上一線領兵打仗,而且從實際出發對敵人的作戰策略,進行深入分析,得出結論後才制定我方的作戰策略。兩人指揮作戰的方式可謂是天差地別。

戰爭不是兒戲,只有從實際出發,總結經驗才能做出正確的作戰策略。「懶惰」的麥克阿瑟註定會走向失敗。 一場車禍讓杜魯門徹底看清了麥克阿瑟,這也使他徹底走下了戰場。

突如其來的車禍

1950年,美軍在韓戰中最高領導人沃克中將,在逃亡的過程中,遇上制造混亂的士兵,不幸遭遇車禍,當場死亡。訊息一出,全世界的人民為之驚嘆,要知道,美軍司令員沃克在韓戰中占主導地位,司令沒了就等同於指揮沒了。

此時,美方上下一片混亂。這讓本就在戰場上不占優勢的美方忍不住了。杜魯門站了出來,眼看自己的軍隊次次失敗,讓他不禁懷疑究竟是誌願軍太過強大?還是軍隊將領能力不足? 此時美方軍隊的領導人正是麥克阿瑟,麥克阿瑟的作戰能力讓杜魯門產生了懷疑。

一個人不能總在同一個地方摔倒,麥克阿瑟戰敗後從不反思自己在作戰方面有什麽錯誤,好戰的他,更是揚言要用蘑菇蛋來打擊中國誌願軍。 這一心思一出,杜魯門知道,不能再用他了。

面對美方要用「蘑菇雲」一事兒,國際上出現了許多反對的聲音,要知道一個「蘑菇雲」的危害有多大,英國第一個站出來反對,甚至直接找到杜魯門,表示不支持美國的做法,此外荷蘭也選擇站了出來,對美國的做法表示強烈的譴責。 這讓杜魯門更加堅定不能再任用麥克阿瑟了。拿出「蘑菇雲」來攻打誌願軍,其實是美方麥克阿瑟變相的承認自己確實打不過中國誌願軍。為什麽這麽說呢?

抗美援朝初期,北韓戰場上,美軍一開始面臨的敵人僅有北韓本國人,美方在戰場上占優勢,嘗到了一點甜頭。 自此中國誌願軍支援北韓之後,在彭德懷老總的帶領下,誌願軍們拼死抵抗,在戰場上奮勇殺敵,沈重的打擊了敵人的信心、麥克阿瑟對戰場上的戰局逐漸開始喪失信心,將自己勝利的希望寄托在「蘑菇雲」上。

最後,杜魯門還是讓麥克阿瑟下台了,麥克阿瑟的下台,讓杜魯門成功找到一個比他更強大的將領——李奇微。

強勁對手——李奇微

麥克阿瑟下台後,上任了一位對中國誌願軍來說強勁的敵人,他就是李奇微。 李奇微與麥克阿瑟大不相同,李奇微懂得從實際出發,透過多年的作戰經驗,李奇微很快分析出麥克阿瑟失敗的原因,辨識出誌願軍的作戰策略。

從實際出發,制定合適的反擊策略,其中最有名的便是他的 「磁性策略」 。所以在韓戰後期,雙方進行了激烈的交戰。不得不佩服杜魯門的用人眼光,李奇微真是個巫師。他還是美國得力將領艾森豪威爾的手下,在他的教導下李奇微作戰策略也越來越成熟。

上了戰場的李奇微才發現,這場戰是場硬戰,不能直接硬打,需要「另謀出路」。 經過調查,他逐漸有了頭緒,想在這場戰爭中取得勝利基本也不是不可能,誌願軍在作戰方面有明顯的缺陷。

經過分析他發現,雖然誌願軍在前線打的猛烈,但是他們後方補給有很大的問題,後方補給供應不了前線的戰士,而且戰爭打的越遠,後方補給就越遠。 美軍雖然被誌願軍打的逃了很遠,但美軍火力強,雖然不能硬碰硬,堅守陣地還是可以做到的。

最後李奇微得出結論: 拒絕和誌願軍硬碰硬,將戰爭視線轉移到誌願軍的後方補給上,只要誌願軍沒了補給,戰爭勝利指日可待。

隨後,李奇微就在戰場上用上了他的策略,在他的指揮下,美軍很快就占據了在戰場上的優勢。誌願軍面對美軍激烈的攻擊拼死抵抗。 就在美軍一位自己要勝利的時候,意外發生了,李奇微接到上級命令調離了戰場,這讓充滿信心的美軍大失所望。

明明李奇微的領導能力那麽強,為什麽他還會被調離?如果不被調離李奇微會取得勝利嗎?

關鍵時刻被調離

盡管在戰場上李奇微透過制定靈活的策略讓中國誌願軍大受打擊,但是,其實美軍內部也早已出現不可挽救的問題。 在麥克阿瑟被撤職前,美軍的軍隊已經經歷了不少於三次戰爭的失敗,早已失去了原來的士氣。而誌願軍則是在戰爭中越挫越勇,所以這場戰爭的結果一定是失敗的。

誌願軍中有彭德懷,陳賡等人的領導,誌願軍變的更加強大。雖然李奇微會靈活制定策略,但是敵不過彭德懷老總調整戰術的速度。 彭德懷老總會根據李奇微制定的策略,做出反擊,利用「出奇」策略讓美軍措手不及。李奇微一個人的策略,比不上一群人的策略,最後李奇微也沒什麽策略了。

最後一點是來自李奇微上級的推薦。艾森豪威爾要去競選總統,而他自己的職位就空了出來,而此時北韓戰場上的的局勢基本確定,李奇微也無可奈何,最後就調離了。 無論他調離不調離,美軍在這場戰爭中都註定失敗。

這時有人會有疑問了,李奇微是一名中國人嗎?為什麽名字這麽像中國人?

實實在在的美國人

李奇微是地地道道的美國人,而他的名字也只是簡稱李奇微。1895年出生在美國,小時候的他非常喜歡學習,對戰爭可以說是毫無興趣。自從一戰爆發後,他看到戰爭給人民帶來了許多痛苦,人們被迫離開家鄉,去往前線作戰。李奇微不忍看到這些痛苦,發生在自己的父母身上,讓他萌生了去軍校的想法。

後來他去了美國的西點軍校,在那裏他潛心學習軍事相關知識,他還出國深造,這讓他接觸到了許多的鬥爭。直到八年後,在軍校逐漸成長的他,已經成為一個優秀的指揮官。

1947年,一場戰爭讓李奇微打出了名聲,這場戰爭是美國歷史上規模較大的一次戰爭,在這場戰爭中,李奇微憑著自己靈活的策略,讓這場戰爭成功取得了勝利。

結語

麥克阿瑟告訴我們,在制定策略時一定要從實際出發,結合當下具體情況分析策略,尤其是在面對戰爭時,戰爭的具體情況以及具體資訊都要明確掌握。

彭德懷老總就是正確的例子,作為軍隊上級領導,指揮能力出色,在戰場上與戰友共同抵禦敵人,了解戰況,制定正確的作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