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中日韓是高語境國家,大多數歐美國家是低語境國家

2023-12-18文化

語境,即語言環境,是人們說話時體現在具體言語之外的情景狀況與相關文化、社會背景。也就是說,「語境」是指語言交際所依賴的環境。根據人們對於語境的依賴程度,語境文化主要被劃分為高語境文化和低語境文化兩種。如果想要順利地交際就有必要去了解不同語境下人們的思維方式和表達習慣,在交際中排除因誤解而產生的障礙。

美國文化人類學家愛德華·T·霍爾(Edward T.Hall)在【超越文化】一書中,最早提出了文化語境的概念。他認為文化即傳播,因而具有語境性,並將其分為高語境文化和低語境文化。

霍爾認為,高語境文化傳播的絕大部份資訊或存於物質語境中, 或內化在個人身上,極少數處在清晰、被傳遞的編碼資訊中;低語境傳播正好相反,即將大量的資訊置於清晰的編碼中,以便補充語境中遺失的部份。」

在高語境文化中,人們更多地運用說話的口氣、面部表情、手勢和眼神等非語言元素,而較少運用詞語、句子等程式碼進行交流。而在低語境文化中正好相反,大量的交流資訊蘊含於明確的程式碼 (詞、句子和語法) 中。

簡單來說,就是如果交際活動的進行能從言語中直接獲得資訊,那麽該交際語境是低語境。如果交際活動不僅依靠語言手段,還要結合言語背後的文化、思維、約定俗成的習慣來理解,那麽該交際語境是高語境。

高語境文化與低語境文化特點,路斯迪格( M.W.Lustig)等學者曾概括如下:

1. 高語境文化:

(1)內隱,含蓄。

(2)暗碼資訊。

(3)較多的非言語編碼。

(4)反應很少外露。

(5)圈內外有別。

(6)人際關系緊密。

(7)高承諾。

(8)時間處理高度靈活。

2.低語境文化:

(1)外顯,明了。

(2)明碼資訊。

(3)較多的言語編碼。

(4)反應外露。

(5)圈內外靈活。

(6)人際關系不密切。

(7)低承諾。

(8)時間高度組織化出。

語境文化即話語者生活的社會文化背景。其往往是一個社會累積而成的所有社會意識形態、知識結構、民族習俗和思維定勢的綜合體。

Erin Meyer教授將各國家從最低語境到最高語境的排名依次是:美國、澳洲、加拿大、荷蘭、德國、英國、丹麥、芬蘭、波蘭、巴西、西班牙、阿根廷、墨西哥、義大利、法國、俄羅斯、新加坡、印度、伊朗、沙烏地阿拉伯、肯亞、中國、印度尼西亞、南韓、日本。

籠統地來說,即中、日、韓等國家是高語境文化國家;大多數歐洲國家是低語境文化國家。美國的語境文化最低,所以我們直觀的感受是:美國人說話「最直接」,日本人講話「最委婉」。

語言作為文化表層的一部份,其發展和使用都受到了深層文化的極大影響。而且文化具有民族性。

高低語境文化中的人們在交流時,顯示出不同的交際風格:

1.對沈默的態度

在低語境文化中,人際交往主要透過語言來實作。沈默是需要填補的空間。來自低語境文化的人們對於交談中出現的沈默會感到尷尬,例如,在北美國家,沈默被認為是黑暗的,充滿了「空洞」;英語單詞dumb的意思表示「沈默、啞巴」、也表示「愚笨」。

而高語境文化的人們卻認為沈默具有交際功能,並不是交談中的空缺。人們十分重視交談中沈默的作用,認為停頓和沈默有豐富的含義,既可表示無言的贊許、預設,也可以是保留己見。恰到好處的停頓有時能產生驚人的效果,具有‘此時無聲勝有聲’的藝術魅力,因此有人稱它稱為‘默語’。例如,在中國由於受到儒家文化的影響,沈默並不象征軟弱、愚笨,更不是理屈詞窮、江郎才盡, 而是一種美德。沈默代表有涵養、謹慎、穩重。從道家的角度來看,人 們追求一種幽靜、空靈的感覺。「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難以致遠」。總之,在高語境文化中,保持沈默是得到贊揚的。

2.螺旋式思維和直線式思維交流

高語境文化代表-漢文化的思維特點是「螺旋式」的,這決定了其語言是歸納型語言,即中心句和關鍵的總結性話語置於末尾,前面所說的是客套話和引言或者是闡釋。人們通常要等到高語境的發話者把話說完才能了解會話意圖。

低語境文化代表-英美文化的思維特點是「直線型」的,因而「英美語言是演繹型語言」,即中心句最先說,其後都是對其闡述,幾乎沒什麽客套語,即使有也非常簡潔。

由於思維方式的差異,在對外交流中,中國人給西方人留下的印象往往是好擺弄虛話,不僅套話連篇,而且環境氛圍提供太多,所以西方人覺得不著邊際,有如雲裏霧裏。而西方人直接的表達有時會讓我們覺得「有所冒犯,讓人下不來台」。

3.「面子」問題

來自高語境文化的中國人在和他人產生不同意見時,常避免正面沖突和爭辯,喜歡講情面,因此往往不願明確表達自己的真實意願,尤其是帶否定意味的,總希望對方能聽懂或是能體會到自己的暗示。這樣既能給對方保全「面子」,又不傷感情。

而來自低語境文化的美國人在彼此有分歧時,則喜歡各抒己見,就事論事,將問題擺到桌面上解決,無所謂「面子」問題。他們的坦率在很多我們看來有些不講情面、傷感情、甚至是粗魯。

一位美國人曾寫道:「從我自己的經驗來說,我知道那種急性子、 任性和毫不隱諱的言行常常得罪中國朋友。幾乎在同樣的程度上,中國朋友那種慢條斯理、繁文縟節和琢磨不透的兜圈子卻常常弄得我們火冒三丈。」

由於歐美等國人們的個體主義特點,他們更傾向於自我披露,在語言的攻擊性、好辯性方面, 也表現得比中國人更強。

高低語境之間的差別,不僅僅是語言表達方式上的差別,它還與人們的行為特征相關。有研究發現:高語境的人最初與他人接觸時要比低語境的人更謹慎,更傾向於以陌生人的文化背景做出假設,問及更多關於陌生人背景的問題,如工作單位、畢業學校、家庭情況、年齡、籍貫等,以此確定雙方的地位和相互關系,並進而以據彼此的關系來確定交談的方式和內容。

高低語境文化的形成與歷史、地理、宗教等有關。如在中日韓、非洲等地區國家的人們生活的地理區域是非常固定的,社會生活的變化振幅較小,這就使得在這種文化下生活的人們,彼此間的交往穩定,進而有對生活環境相同的理解方式,形成了彼此認同的交際行為模式。而低語境文化國家如美國、英國德國等,人們居住的地理區域較為松散,由於人們在生活方式和經歷上的差異性,導致他們彼此間的交際是較為獨立的,需要透過清晰明確的語言編碼資訊來傳遞才能使交流順利進行。

高低語境文化各有其獨特的表達和理解方式。與其說一種更好或更適合,不如說它們只是適用於不同語境和不同的文化環境。在某些情況下,高低語文化作為一種表達方式能夠讓人們更加有效地溝通和交流,而在其他情況下,卻可能會導致誤解和不必要的沖突。因此,理解和尊重不同的高低語境文化習慣對於跨文化溝通至關重要,我們應該學會如何適應和套用不同的文化語境,以更加有效與人交流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