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讀書筆記:如何成為某個領域的前1%

2023-12-22文化

熟悉我的同學都知道我在營運付費的知識星球,畢竟是初次營運,因此買了一本知名星主分享自己營運知識星球的心得合集:【絕非偶然:撬動星球的頭部效應】。

這篇讀書筆記,可以看作是讀後感,也可以看作是追求自我成長和成就的方法技巧總結。

讀書學習的秘訣

經濟學家何帆在著作【猜測與偏見:何帆閱讀筆記】中這樣說:讀書的秘訣在於學會「六經註我」,而非「我註六經」。意思是讀書學習這件事本質是為了了解別人的思想和對事物的看法,將這種思想和看法吸收容納成為自己的思想,萬物齊備於我,陶冶出自己看待萬事萬物的視角,修煉出自己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為什麽相比於老年人,年輕人更具有活力,更勇於去嘗試新鮮事物。因為老年人有更豐富的人生經歷,自己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已經趨於固化,很難再次重構。而年輕人經歷的比較少,對世界還有很大的好奇心,有各種各樣新奇的想法,因此更願意去嘗試新的事物,來兌現自己的好奇心。

當然嘗試新鮮事物前最好對其有一定的了解,這也是為什麽說要多讀書學習的一個原因。讀書學習是了解和積澱的過程,而寫作和分享的意義在於打破封閉的內在迴圈,你學習到的知識和了解到的想法,才能和外界進行交換,死水變活。

自我成就的過程

社會是由復雜且多樣的價值觀以及文化構成的,人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因此我們都習慣於用個體獲得的成就以及社會地位來看待一個人。無論是所謂的年限百萬,或者高學歷抑或某種職稱Title,無形中都構成了個體身上的某種標簽。

從普遍且世俗的角度來說,年薪百萬是一種社會認同,也是一種自身價值的體現。個體要在某些方面獲得成就,要對下面幾點有深刻且清醒的理解和認識:

  1. 熱愛和好奇心,永遠是支撐我們不斷前進的唯一動力。
  2. 把自己當作最好的投資標的物,持續投資自己才是最有長期價值的事情。
  3. 認識到自己的局限性和突破性,放大局限性只會裹足不前,強化突破性則可以讓自己前進的阻力越來越小。
  4. 保持耐心,長期堅持做好一件事情。最簡單的堅持可以換來驚人的效果,過程漫長且艱辛,只有少數人可以做到。
  5. 無法突破的邊界就是個人的極限,要正確定義自己的極限閾值。但每次突破閾值,人生軌跡就可能發生劇烈的變化。
  6. 任何人和事要想獲得一定的好的結果,勢必需要時間和空間。時間用來積蓄力量,空間用來擴大起勢後騰飛的距離。
  7. 任何一個領域都存在長尾效應,努力可以增加成事的機率。足夠大的機率乘以足夠長的時間,成功幾乎是必然的。
  8. 做事一定要建立及時真實的正向反饋機制,避免陷入只追求自我成就,還要盡可能為更多人不斷提高能夠超出預期的價值,積小勝成大勝。
  9. 獲得成就有四個要素:能力+認知+圈子+資源。能力助你抵達個體上限,認知決定能否突破閾值,圈子在於拓展視野最佳化思維邏輯,資源可以提升獲得更大成就的機率。

方法有很多,但自我成就的過程,其實就是保持耐心的投入,加上持續的正確。

自我成長的認知

社會是復雜多樣的,我們隨時隨地都會面臨各種選擇,人在面臨選擇時,會經常陷入兩難的境況,其實本質是即要還要的貪欲作祟。都知道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但其實很多時候,魚與熊掌,能獲得一個都已經是邀天之幸。

為什麽父母輩都認為體制內是鐵飯碗,為什麽越來越多年輕人去考公,本質是因為:社會文明的前進和運轉都需要穩定的秩序和一定的規律,而體制本身就代表了社會上最穩定的秩序。當你成為穩定秩序的一部份,你就能被動的獲得秩序本身帶來的蛋糕。但秩序本身流動性太低,普通人難以獲得長足的成長空間,這對於普通人,或者出身一把爛牌的人來說,上限已經鎖死。成長本身是需要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的,需要抓住每一個機會。

於普通人來說,成長的原動力,來源於內心深處對美好理想的渴望。被原動力驅動的人,會被動獲得自律、精力充沛等被動buff加持。因為回頭看的時候沒有退路可選,輸了也只是退回到最初起點。

有句話叫做你的社交圈子決定了你的上限,因為圈子帶來的資訊和視野有上限。有限的視野和資訊,決定了人很難將自己沒見識過的東西視為目標,也很難超越自身所在圈層的能力上限。因此需要嘗試用更高維度更抽象的概念來描述內心期望,而不只是拘泥於眼前具象的事情,這樣才有可能看到突破圈層的可能性。

我將這種由於圈層、秩序所形成的怪圈,稱之為認知偏見。人總有偏見,很難不偏不倚的從更高維度看待問題。成長就是要不斷打破這種偏見,並不斷重塑更大範圍更高維度的偏見。

做事的方法經驗

一般來說,我們做一件事,即需要實際的做事的能力,也需要看待事情的思路。做事的能力,可以將之稱之為技術;看待事情的思路可以稱之為方法。技術是形而下的,方法是形而上的。二者結合才能更好的看待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技術才更容易達到預期的落地效果。技術+方法結合起來,才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經驗。

聰明人往往更會學習和借鑒他人「試錯」的經驗,少走彎路。而大部份人都是在不斷的犯錯中累積所謂的經驗,但這種經驗是失敗的經驗,沒有傾聽建議,沒有借鑒成功的案例,因此才會犯了不該犯的錯,走了不必要的彎路。試錯本身就是大海撈針似的排除法,做事要學習「聰明人」。

我們很多人的職場生涯,就是這種不斷犯錯的過程,這其實就是在和各種消耗自己的力量對抗,為什麽呢?因為大部份人就是普通人,有些時候,試錯是因為沒得選。當然不排除有大器晚成的人,但這種人往往具備一些特質,比如:有足夠的耐心彌補自己的短板,有足夠的勇氣一步一步叠代自己,向前奮進。

因此在做事時,要學會設定合理的復合自己的目標,要學會借鑒成功的案例,制定合理的可落地執行的計劃,並持續推進和最佳化。學習「聰明人」做事的方法,按照正確的方式做正確的事。當然除了這些,正確的位置也很重要,這就是借勢。

寫作輸出的價值

認識的很多同學在我的建議下嘗試了總結自己做事的方法和過程,並透過寫作進行輸出。但往往堅持不了多久就放棄了。因為沒看到及時的正向反饋,因為缺乏長期持續投入的耐心。但似你我這樣的普通人,默默無名時很難積累代表作,也很難獲得及時的正向反饋。

寫作最初的目的是用海量的學習輸入來自我滋養,在自己擅長的領域成為專家,然後倒逼自己輸出,把大腦中的東西線條化、結構化和系統化,聚沙成塔,積少成多,最後才可能有自己的代表作。而代表作是普通人最值得信賴的資產,也是普通人連續性改變最有效的依托。

一般來說,人或事物的改變分為兩種:跨越式改變和延續性改變。跨躍性改變指的是拋棄之前的積累,做全新的事情以獲得不一樣的成就。持續性改變指的是,基於上一件事的某個分支或特性展開,不斷累積自己的優勢,降低做下一件事的難度。

對普通人來說,跨越式改變的風險很大,並不是一個理性或現實的方式。而延續性改變,其實就是聚焦自己的核心能力,有計劃的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和特性。跨越式改變更適合機會主義者,而延續性改變,是長期主義者生存的方式。

寫作是反人性的,正反饋周期特別長,屬於短期沒收益但長期收益很高的事,而且是艱難且正確的事情。只要能承受,就值得用最多的精力去投入。寫作也是歸納總結的一種方式,可以培養我們的深層思維邏輯,教會我們從復雜的資訊中捕捉細節並快速提煉核心點。

成為領域的前1%

一般來說,一個行業如果爆發期沒有到來,勢必都是紅海戰爭,缺少可拓展的空間,要想獲得成就需要付出更大的代價。如果爆發期到來,往往意味著很多細分領域都會產生很多機會。

今年以來以ChatGPT為代表的人工智慧、大數據大模型持續火爆,我們也看到了它們帶來的各種改變,以及出現的機會。如果感到不安或想獲得一些成就,其實就需要我們打破固有的偏見,主動走出自己的舒適區,放棄原來獲利的依賴路徑,不拒絕新知識,探索新領域,學習新技能,培養新認知,保持敏銳持續成長。

有個公式是這樣的:成長的高度=(輸入-輸出)%。結果為正,數值越大,成長的速度越快,高度越高。

雖然說人要保持熱愛和好奇心,不斷成長,不斷成就自我的世界。但在現實生活中,做喜歡做的事是本能,做不喜歡做的事是本事。只要還在路上,還有好奇心,還保有熱情,還在持續探索,就還有機會。

願你披荊斬棘直面風霜,有天鮮衣怒馬傾城歌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