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美食

六款湘式小炒,啟用冬日清冷的味蕾

2024-01-22美食

衡東剔骨肉

亮點:

傳統剔骨肉多為大塊入菜,且使用了較多上色調料,而在這道菜中,剔骨肉被撕成小塊,肌理分明,兼顧口感與味道,再搭配爆香的青椒圈猛火快炒,煸出多余水分,使剔骨肉略帶焦香;後續不使用復雜調料,成菜色澤清新、味道鮮辣。

制作流程:

1.豬龍骨洗去血水,斬成長約8厘米的段,入添有蔥段、姜片的寬水中焯去血沫,撈出瀝幹,再放進鍋中添純凈水沒過,燒沸後轉小火煨1小時至軟爛脫骨,撈出晾涼後將肉剔下,撕成小塊待用。

2.鍋入底油燒至五成熱,下青線椒圈150克煸至微帶糊斑,倒入處理好的剔骨肉350克大火炒勻,淋入二湯100克繼續翻炒,期間不斷用勺背按壓食材加速味道融合,添鹽5克、生抽5克、味精5克調味,炒至鍋中水分完全蒸發、剔骨肉表面略微變焦時,即可起鍋裝盤。

技術關鍵:

煨煮龍骨的原湯可當做二湯使用。

下酒泥鰍

制作:姜樂

亮點:

選用肉質細嫩的小泥鰍入菜,先腌制後切片生炒,下飯佐酒皆宜。

制作流程:

1.小泥鰍400克納盆,放姜片、蒜子、料酒各適量抓勻腌制20分鐘,改刀成片。

2.鍋放菜籽油50克燒熱,下改刀後的小泥鰍片煸炒幾下,烹入少許邵陽大曲白酒,下姜末、蒜子各20克、小米椒段15克,調入鹽5克、味精5克、蠔油10克、醬油10克,下紫蘇葉、青蒜段各15克,翻炒均勻後出鍋即成。

國民辣椒炒肉

制作:王炳林 黃勇

亮點:

以本地薄皮辣椒搭配土豬前腿肉,辣椒清香、豬肉細嫩、辣度溫和。用小米椒炒花豬油渣,辣味濃郁、焦香可口。這兩道菜分別用一大一小兩個「半邊壇子」盛裝組合上桌,出品更加新穎。

小米椒油渣制作:

1.去皮寧鄉花豬肥膘肉10斤改刀成1厘米厚、2厘米見方的片。

2.鍋入大豆油50克燒至八成熱,倒入肥膘肉小火不停攪動至肉片吐油、收縮,約20分鐘後肉片金黃,連油帶油渣一同盛出備用。

3.鮮紅小米椒2斤去蒂洗凈,用刀輕拍一下至扁,鍋入炒好的油渣(連同豬油) 3斤燒至五成熱,倒入小米椒,放老幹媽豆豉醬200克,小火翻炒3分鐘後關火,每150克為一份裝入小號壇子裏即可。

4.走菜前,取一碟小米椒油渣入鍋回熱,撒蒜苗段5克翻勻裝盤即成。

辣椒炒肉制作:

1.帶皮肥膘肉改刀成0.2厘米厚的方片,土豬前腿瘦肉改刀成薄片;本地薄皮青辣椒洗凈後去蒂去籽,改刀成片。

2.鍋入少許底油,倒入肥膘肉片100克煸炒1分鐘至稍微出油,鍋離火,下瘦肉片150克翻勻,淋入老潭味道醬油、海天金標生抽各5克,鍋上火繼續翻炒至醬香逸出,此時肉片已經上色、入味,立刻撈出。

3.在鍋內余油中下入辣椒片300克,調入鹽5克,用手勺輕輕捶壓至鹽分進入辣椒中,待辣椒稍微變蔫兒,顏色由淺變深後,倒入提前炒好的肉片翻勻炒香,將其盛入大號壇子中。

走菜流程:

大小兩個「半邊壇」放在木板上走菜即成。

不帶皮的炸酥脆 帶著皮的炒Q彈

小米椒炒油渣用的是去皮肥膘肉,需煉至肉片顏色焦黃、口感酥脆;而「辣椒炒肉」這道菜,本質上是「煸出肥油炒瘦肉」,首先下鍋的是帶皮肥膘肉,在鍋中煸至油分稍稍析出即可,不可煸過頭,否則便會失去Q彈十足、皮有嚼勁的口感。

10斤肥肉1兩油

煉制油渣時,肥肉和大豆油的比例為100∶1,只需倒入少許大豆油,防止粘鍋即可,倘若用量過多,豬肉的香氣被大豆油掩蓋,味道不夠香濃。

刀拍扁 勺捶軟

小米椒去蒂洗凈後要用刀輕輕拍扁,本地青辣椒入鍋加鹽後也要拿手勺捶壓,這樣豬油的香氣和鹹味更易進入辣椒中,而辣椒的清香鮮辣也能更快地融入到豬肉裏。

肉片要嫩 辣椒得脆

此菜講究肉片嫩,辣椒脆。炒制小米椒油渣時應註意:下入油渣後小火煸炒3分鐘即可,火候太大或煸炒時間過久,都容易焦糊,且會使辣椒失去清脆的口感。而做辣椒炒肉時需註意:瘦肉下鍋時要離火,調好醬油和生抽,繼續上火炒至醬香味逸出,此時馬上將肉片撈出,速度要快,動作得一氣呵成,倘若肉片在鍋中停留時間太久,易使肉質變老、口感發柴。

根據季節選擇辣椒

辣椒炒肉一般選用海南螺絲椒入菜,與本地螺絲椒相比,炒熟後柔軟滑脆不紮嘴,但這種辣椒冬季口感最佳,過了這個季節就沒有那麽鮮嫩,而且貨源不充足,因此「辣椒樹」每年10月到來年3月用它入菜,其他季節則使用原生的薄皮青辣椒,鮮嫩十足,辣度適中,清香濃郁。

辣椒∶瘦肉∶肥肉=6∶3∶2

制作辣椒炒肉時,辣椒、瘦肉和肥肉的用量比例為6∶3∶2,這是研發成員試吃成百上千次後得出的最佳結果,這種比例能夠保證瘦肉細嫩不柴、肥肉油而不膩。

生炒排骨

出品:胡康樂

亮點:

大廚選肉質最為細嫩的仔排,在滑透的鍋中生炒,亮點在於前後烹入五次米酒,酒精揮發的過程中充分祛腥除異,同時借用其中的水分軟化肉質,避免原料在炒制過程中變硬發柴。成菜口感細嫩但不軟爛,鮮辣與蒜香交織,吃起來非常過癮。

制作流程:

1.豬仔排改刀成3厘米見方的小塊,沖凈血汙後用廚房紙吸幹表面水分。

2.凈鍋炙透,倒入熟菜籽油50克燒至五成熱,撒鹽7克,下排骨塊350克小火翻炒至變色,沿鍋邊淋入攸縣米酒20克炒至完全揮發,重復以上步驟四次,放拍蒜50克、紅尖椒圈50克中火爆香,加豬油10克、攸縣甜酒20克增香,調入味精5克、蠔油5克、白胡椒粉3克大火炒勻,淋東古一品鮮醬油5克翻勻即可出鍋。

技術關鍵:

煸炒排骨的過程約持續5分鐘以上,所以須保持全程小火,確保排骨徹底成熟且不會焦糊。

醬椒黃喉炒腰肝

制作:黃濤

亮點:

傳統魯菜「溜三樣」中用到了豬裏脊、豬肝和豬腰,川菜的「肝腰合炒」則去掉豬裏脊,以泡椒、泡姜等食材調味。此菜與以上二者有異曲同工之妙,但在其中加入爽脆的黃喉,使口感更具層次。

批次預制:

1.黃喉洗凈瀝幹,打上梳子花刀。

2.豬腰洗凈,剝去表面薄膜,從中間一剖為二,去掉腰臊,切成厚約5公釐的大片,打蜈蚣花刀 (刀面與原料呈30°夾角,每隔4公釐打一斜刀,深至腰片3/5處,再旋轉90°垂直下刀,每隔3公釐打上直刀,第一刀切至腰片深度的4/5處,第二刀切斷,受熱後即成「雙排腳蜈蚣」造型) ,納盆後每500克食材加料酒50克、白醋10克不斷抓擠10分鐘去除腥臊味,用清水沖凈,瀝幹備用。

3.豬肝洗凈撕去筋膜,泡30分鐘去血水,撈出控幹,頂刀片薄,每500克添料酒20克、白胡椒粉3克抓勻,封少許油養制。

走菜流程:

1.取黃喉30克、豬肝60克、豬腰60克放進漏勺,用清水稍作沖洗,添鹽3克、生粉5克、龍牌醬油5克拌勻,倒進炙透的鍋中炒至變色,盛出備用。

2.鍋入底油燒至五成熱,下姜米10克、蒜米15克、鮮紅小米椒圈15克、酸白辣椒碎15克、醬青二荊條辣椒圈30克爆香,將鍋端離火口,倒入步驟2處理好的食材,調入幹辣椒碎3克、雞精5克、味精5克、龍牌醬油5克,大火爆炒約30秒至鍋氣逸出,起鍋裝盤即可走菜。

技術關鍵:

1.這道菜處理食材時沒有采用滑油的方式,而是生炒。這步工序的主要目的在於使食材外部受熱,從而鎖住水分、保持嫩度,大廚可以按照個人習慣選擇滑油或生炒。如果在日常經營中客流量較大,可選擇更為快捷的生炒,但值得註意的是,需要將鍋炙透再下食材,變色時立即倒出;倘若難以把握炒制的火候和時間,也可以采用滑油的方法,把漿好的食材倒進六成熱油,撥散後撈出即可。

炭烤鱔魚

制作:楊宇

亮點:

此菜的靈感來自於許璨在采風時嘗到的「炭烤泥鰍」,操作時先將整條鱔魚直接烤熟,晾涼後治凈,再爆炒兩次激發香氣,酸菜、紫蘇的加盟不僅使味型更為豐富,同時去油解膩,成菜酥中帶鮮、回味悠長,非常適合下酒。

制作流程:

1.土鱔魚洗凈,無須腌制,直接置於炭火上烤約7分鐘,期間不斷翻動,至其表面焦黃起泡,自然晾涼後沿縱向撕成兩半去掉內臟,沖洗幹凈,撕成長約6厘米的細條,瀝幹納盆備用。盈棚牌小葉酸菜入沸水漂一下,撈出晾涼後擠幹水分,切成細末。

2.鍋入菜籽油燒至四成熱,下鱔魚肉500克煸幹水汽,放拍蒜30克、姜末20克爆香,調入龍牌醬油7克、舊莊蠔油5克、味精5克、雞精5克、鹽3克翻炒均勻盛出待用。

3.凈鍋滑透,添豬油10克燒化,下酸菜末60克煸幹水汽,撒鮮紅小米椒圈20克、幹紅辣椒碎10克爆香,倒入步驟2炒好的鱔魚肉翻勻,撒紫蘇葉碎5克、韭菜段15克,大火翻炒至香氣逸出,盛進盤中即可走菜。

技術關鍵:

1.要先將鱔段單獨炒一次,再與輔料一同翻炒,目的是「出水汽、提鍋氣」。先把鱔段煸幹,使其具備「烤」的特質;第二遍將酸菜等料爆香,再放鱔段大火翻勻,鍋氣瞬間升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