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從「輸血」到「造血」,上海醫療援疆力量在莎車做了這些工作

2024-01-05健康

地處帕米爾高原,新疆喀什地區莎車縣海拔高、紫外線強、日照時間長,白內障等眼部疾病高發。但因醫療資源相對缺乏,群眾防病治病意識相對薄弱,白內障疾病成為了當地群眾反映比較突出的醫療問題之一。

「我奶奶眼睛看不見好幾年了,這次終於重見光明。」維吾爾族姑娘布麥熱木·亞森激動地說。令她頗為感動的是,手術以外,她們的交通及餐食也都得到了很好的保障。

「浦莎光明行」醫療團隊詢問患者情況。本文圖片均為受訪者供圖

2023年11月11日,來自復旦大學眼耳鼻喉科醫院、上海市東方醫院、上海市浦東醫院的8名醫務人員組成醫療團隊來到莎車,做了百余台白內障手術,為期三年的「浦莎光明行」公益計畫也由此拉開序幕。

這是上海浦東新區對口醫療援建莎車的一個縮影。「十三五」期間,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均預期壽命由73.50歲增長到了75.65歲,但與中國其他地區相比,仍屬中等偏下水平。為了讓莎車人民過上更有保障的、健康幸福的生活,一批批援疆幹部前赴後繼,為莎車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做了大量的工作。

2023年4月,來自上海市浦東新區的第十一批上海援疆莎車分指醫療團隊來到莎車,接續奮鬥。開展「師帶徒」帶教模式,成立上海工匠工作室,成立「腦血管介入中心」,開展義診,遠端會診……半年多的時間裏,援疆醫療團隊在前方治病救人、培養團隊,來自浦東的醫療援疆力量在後方通力協作、做堅實後盾,一出出救死扶傷、「浦莎一家親」的動人故事在此上演。

浦東新區「組團式」醫療援疆團隊。

前方:從首創性的手術到組建當地專業力量

在第十一批上海援疆莎車分指醫療團隊中,上海浦東新區共派出神經外科、骨科、胸外科、消化內科、心內科、重癥醫學科、老年科7大科室7位臨床專家,以及1位公共衛生專家援建莎車衛生健康事業。

這其中包括劉超博。劉超博來自復旦大學附屬浦東醫院神經外科,如今擔任莎車縣人民醫院黨委委員、副院長和神經外科執行主任。他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專家們在半年內完成手術逾六百台,也打破了當地醫療領域的多項紀錄。

在浦東援疆醫療團隊的指導下,莎車縣人民醫院醫療服務水平邁上新台階。截至目前,醫療團隊開展了椎動脈狹窄血管內治療術、內鏡下結腸息肉冷切術、AMC起源室性心律不整射頻消融術、微創小切口治療Sander II/III型跟骨骨折等新技術14項,填補了院內大量技術空白。

上海第十一批援疆莎車分指醫療團隊成員在莎車開展手術。

但對專家醫生們來說,「輸血」以外,更重要的工作或許在「造血」。劉超博舉例,由於當地生活習慣、生活環境等因素,莎車縣心腦血管疾病極為高發,但該類手術技術難度極大,當地心腦血管的診療能力又不足,便產生「供需不匹配」的問題。

「神經血管往顱內走,是風險極大、要求極高的一類介入手術,相當於是介入類的天花板。但此前,腦血管介入治療在南疆地區縣級醫院幾乎都是零基礎,專家在的時候能做,專家走了之後就做不了了。」劉超博說。「專業對口」,劉超博幾乎從零開始打造當地腦血管介入治療的專業力量。

硬體方面,劉超博透露,醫院將在援疆資金的支持下,購入近千萬的裝置,開展腦血管病的治療。軟體方面,則加強了平台的建設和人才的培養。

在劉超博的帶領下,莎車縣人民醫院將腦血管病專業力量進行整合,成立了「腦血管介入中心」,補足了莎車縣人民醫院腦血管病介入治療空白及短板,「把腦血管病、神經內科、神經外科等資源統籌起來,病人來看病,我們不是把他放到單一科室,而是綜合判斷。成立中心,第一可以規範相關領域的治療,第二也可以推動其良性發展。」

「組團式」醫療援疆開展傳幫帶活動。

而在人才培養方面,醫療團隊成員們以師傅帶徒弟的形式,簽約了10個人,一一進行細致的帶教工作。帶教工作是一步步來的——從簡單的手術入手,先帶當地醫生看,再讓其做助手,其後讓其做簡單手術和相對復雜手術的主刀、帶教老師從旁做助手,最後讓當地醫生獨立做相對復雜的手術。不光是教手術,病人疾病的診斷、查房,怎麽分析,怎麽治療,甚至門診帶教,都包含在內。

「帶教的人才都是經過挑選的,我們雙向選擇。我們希望帶教願意學的、有基礎的好苗子。」劉超博說,自己的3位徒弟在這半年裏,進步已經很明顯,「事實上,人才的流失也是原先當地的一大問題,我們希望讓青年人才覺得有希望,能學到東西,有發展,這樣他在當地才留得下來。」

後方:從遠端會診到成立「上海工匠工作室」

而在醫療援疆的工作內容中,打通和後方的關系,建立上海和莎車醫療資源互通的渠道,也十分重要。

這方面,在上海援疆莎車分指的支持下,莎車縣人民醫院早在多年前便和後方建立了遠端會診中心,東方醫院、浦東醫院、周浦醫院等都參與其中。其中,病理會診走的是單獨的通道,前方醫生如有疑問,會將病人的情況及病理的切片等,透過專用的儀器傳輸到後方,後方專家便會幫忙一同進行病理會診,提高前方的救治率。「所以醫療援疆的力量不局限於我們8位元,專業領域也由此拓寬很多。」劉超博說。

另一項重要的工作是成立一系列的上海工匠工作室。2023年11月,由上海工匠、上海市浦東醫院院長余波領銜,聚焦血管外科建設的「余波創新工匠工作室」在莎車正式落地。在此之前,以余波為首的血管外科專家團隊曾奔赴莎車,成功在莎車縣人民醫院開展了南疆縣級醫院首例頸動脈內膜剝脫手術(cea)。

「余波工匠工作室」在莎車落地。

除了「余波創新工匠工作室」外,莎車還聚焦消化內鏡診療成立「徐美東工匠工作室」,聚焦骨科精準診療成立「楊鐵毅創新工匠工作室」,對當地醫療的支持力量巨大。除了進行柔性治療和柔性的手術指導、透過會診的方式對當地進行支持外,工作室還會派遣專業力量到莎車,完成當地難以完成的高難度手術。在人才培養方面,莎車當地的醫生還分批被送往上海進行進修學習。這些都進一步激發了當地醫療衛生的創新活力,促進莎車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醫療服務提質增能。

在更大範圍內,夯實公衛基礎、改善健康指標工作也在陸續推進中。依托常規援疆計畫「三降一提高」基層公共衛生服務的持續投入,上海援疆力量對影響居民的健康問題實施正向幹預,帶動整體公共衛生服務效能提升,傳染病發病率、嬰幼兒死亡率、孕產婦死亡率均持續保持較低水平。

「想想還是很感慨,從最開始來和病人溝通不暢,到把計畫一個個落地,看人才成長,搭建平台,我們正一點點融入莎車、改善莎車。我將在此幫扶三年,希望等我走的時候,能給當地的醫療留下有價值的東西。」劉超博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