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關羽謚號「壯繆」,這是美謚還是惡謚?三國誌用五個字給出了答案

2024-07-20歷史

人的心啊,總是不知足,得到了這邊,還想著那邊。建安元年九月,曹操被封為大將軍(後來這稱號讓給袁紹了,他自己當大司空)、武平侯;到了建安十八年五月,漢獻帝劉協把曹操封為魏公,還給他加了九錫,建了魏國,把鄴城定為魏國都城。

曹操為能受封魏公、加九錫,跟老友荀彧鬧掰了,這說明曹操那時沒想著篡漢,就想當個大漢的頂尖權臣,活著能有好名號,死了能有好謚號,好讓他的祖宗更有面子。

曹操那樣的大梟雄都對封號謚號特別上心,別的名臣名將就更甭提了。咱在【三國誌】裏能瞧見,差不多所有曹魏的名將(像諸夏侯曹、五子良將啥的),最差的也是四方將軍。能活到曹丕篡漢那會兒的,基本上都能撈個縣侯,謚號那更是人人都有,就連於禁都得了個「厲侯」的謚號呢。

「厲侯」這謚號可不咋地,那時候給謚號做審批的是曹丕,他瞧不上於禁,所以寧死不降的龐德被「謚曰壯侯」,至於於禁的謚號,都沒法往墓誌銘上擱。

曹魏那邊有點級別的人就能被封列侯、得謚號,相比之下,劉備集團就不大方了:劉備在世時,就只給法正封了謚號,在他之前去世的關羽、張飛、龐統,都沒得到謚號——就連趙雲的「順平侯」,還有法正之外那十一個人的謚號,都是劉禪主持確定的,其中關羽的謚號是「壯繆侯」,這還給後來的人帶來不少爭議:有人講這個謚號跟秦檜的「繆醜」差不多,這肯定不對,實際上宋高宗趙構給秦檜的謚號是忠獻,宋寧宗趙擴把它改成謬醜,史彌遠又給恢復成忠獻,宋理宗趙昀再改成繆狠——秦檜的謚號裏可沒有「繆醜」,絞絲旁和言字旁不能搞混了。

關羽的「壯繆」跟秦檜的「謬醜」、「繆狠」可不是一樣的,秦檜的那是惡謚,可關羽的絕對是美謚。後來的帝王把關羽尊為武聖人,也沒把那個「繆」字去掉,那是因為這字不念「謬」,念「穆」,關羽其實是「壯穆侯」,都是通假字鬧的。

建炎二年(1128 年),宋高宗趙構封關羽為「壯繆義勇武安王」。到了淳熙十四年(1187 年),宋孝宗趙昚又給關羽的封號加了倆字,變成「壯繆義勇武安英濟王」。至正十三年(1353 年),元順帝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給關羽封了個八十八字的號,同時也保留了「壯繆義勇武安英濟王」這部份。

在古代,「繆」和「穆」讀音一樣,因此秦穆公也叫秦繆公。如今姓「繆(讀音為妙)」的人,沒準都是秦穆公的正兒八經的後代呢。

咋看劉禪都不會給關羽不好的謚號,畢竟關羽和劉備雖說名義上是君臣,但恩情跟兄弟似的,而且後來兩家還成了親家:關羽的孫子關統,也就是關興的兒子,娶了劉備的孫女、劉禪的女兒,這在當時叫「尚公主」。

從時間和年齡來算,關羽被賜予謚號那會兒,「駙馬」關統應該還在人世呢,大家肯定不會給關羽定一個好壞都有甚至壞多過好的謚號。要是那樣,劉禪也沒法向女婿關統交待呀。

關羽該得好的謚號還是壞的謚號,得看他在荊襄之戰裏是有功勞還是有過錯,是功勞大還是過錯大。

好多人覺得是關羽自己做主發動了襄樊之戰,而且首戰獲勝後不知道適可而止,結果把荊州都給丟了,蜀漢也因此丟掉了一半的地盤。

【三國誌】裏早就說了襄樊之戰誰發動的。建安二十三年冬十月,宛城守將侯音等人造反,抓了南陽太守,搶掠官吏百姓,占據宛城。一開始,曹仁去打關羽,駐紮在樊城,這月曹操讓曹仁去圍攻宛城。二十四年春正月,曹仁把宛城屠了,殺了侯音。夏侯淵和劉備在陽平打仗,被劉備殺了。秋七月,曹操派於禁幫曹仁打關羽。八月,漢水漲水,淹了於禁的軍隊,軍隊沒了,關羽抓住於禁,接著就圍了曹仁。曹操又讓徐晃去救曹仁。

這段古文不難理解,襄樊之戰跟漢中之戰在時間上是有重疊的。曹仁守在樊城,就是要對付關羽。曹操讓持假節鉞的左將軍於禁帶著七軍三萬人去荊襄,也是為了幫曹仁打關羽。

襄樊之戰不是關羽主動發動的,他甚至不太想打,也沒啥必勝的把握,所以出征前他嘆氣說:「我今年老啦,怕是回不來嘍!」

實話說,那時候曹操的實力比劉備強多了,強得不止一倍呢,他的兵力足夠,能同時在漢中和襄樊這兩個地方開打。

曹操跟劉備在漢中僵持著,他派於禁領著三萬大軍去幫曹仁打關羽,目的是逼劉備從漢中撤兵,這明顯是圍魏救趙的辦法。

關羽抗住了於禁龐德的攻打,借著漢水猛漲的好時機和好地勢,抓住於禁,砍殺龐德,威名震動華夏,把曹操嚇得打算遷都來躲開他的銳氣。

就因為關羽在襄樊把曹操半數主力給牽制住了,劉備才能在漢中撐了一年(從建安二十三年幹到二十四年,這中間,曹仁把已經歸順關羽的宛城給屠了),最後把曹操給熬跑了。可那一戰也把劉備累得夠嗆,在成都的諸葛亮連婦女都給派到前線去送軍需物資了。要是不咬著牙硬挺,劉備就當不上漢中王了。

各位熟讀三國史料的讀者肯定清楚,關羽之所以失敗,是因為他處於內沒糧草、外沒援兵的境地,還遭到曹魏和東吳的兩邊攻擊,就算孫武吳起活過來,劉備諸葛亮也在這兒,那關羽也肯定得敗。

曹操派大部隊去支援襄樊,這讓關羽應付得很費勁,而劉備的三個親屬還給他搗亂呢:糜芳要麽是關羽的大舅子,要麽是劉備的小舅子;孫權那可是劉備實打實的二舅哥;劉封是劉備有繼承權的養子。

關羽在前面打仗,他的「幹兒子」劉封不管不顧。關羽圍攻樊城、襄陽的時候,多次叫劉封、孟達派兵來幫自己。可劉封、孟達說剛占了山郡,不能隨便亂動,就沒聽關羽的命令。

糜芳這個「國舅爺」,本來管著軍需供應,還在南郡看著前線將士的家屬,可他不但不給關羽糧草,還把那些前線將士的家屬都交給了呂蒙跟陸遜。

好多王親國戚給他使壞下絆子,關羽要是能把襄樊戰役打勝了,那他可就成神仙嘍!

荊州這場敗仗,劉備的責任可比關羽大多了。要是他沒派劉封和糜芳,說是支持關羽,其實是牽制他,那就算襄樊打輸了,關羽也能撤回南郡、公安(這是劉備在荊州的治理之地,也就是荊州的首府)守著。各有心思的曹軍和吳軍肯定不會一起合力攻打,因為打下來也不好分。

荊襄戰役不是關羽自己隨便發起的,這整個戰役過程中,他既沒得到外援,還被各方牽制甚至出賣。反正不管咋說,「大意失荊州」這罪名,不能安在關羽頭上,給他不好的謚號,那更是沒道理的。

就從後世那些尊崇關羽的君王沒去掉「壯繆」這倆字來說,那著實應該把它理解成「壯穆」:有威德且剛武叫壯,能顯赫地圍擊並克服叫壯,在原野上死去叫壯,戰勝敵人、平定亂局叫壯,憑借力氣達到勇猛叫壯,多次進行征伐叫壯,有武力但沒完全成功叫壯,武德剛毅叫壯,不做不合禮儀的事叫壯;施行德政、秉持正義叫穆,內心的情感和外在的表現相符叫穆。

咱們仔細瞧瞧三國史料裏記錄的關羽的那些事兒,就能感覺到「壯穆」這倆字特別合適。這就表明,那會兒蜀漢的大臣們在確定謚號的時候,那可是費了些心思的。

【三國誌】裏講法正、諸葛亮等十二人獲謚號的情況是這樣:先主那會兒,就法正(翼侯)得了謚號;後主時,諸葛亮(忠武侯)功勞大得很,蔣琬(恭侯)、費祎(敬侯)擔著國家重任,也有了謚號;陳祗(忠侯)受寵,特別給了特別獎勵,夏侯霸(謚號不明)從遠處來歸降,所以也得了謚號;這麽一來,關羽(壯繆侯)、張飛(桓侯)、馬超(威侯)、龐統(靖侯)、黃忠(剛侯)還有趙雲(順平侯)就被追封了謚號,當時人們覺得這是挺光榮的事。

景耀三年秋九月,劉禪追謚過去的將軍關羽、張飛、馬超、龐統、黃忠。到了景耀四年春三月,又追謚故將軍趙雲。有五個特別重要的字能證明這些人獲的都是好謚號,那就是:「時論以為榮」。

在季漢那十二位獲得謚號的名臣名將裏,就諸葛亮、關羽、趙雲的謚號是兩個字,這可是特別的榮耀,那是經過仔細斟酌的:「大將軍姜維等人商議後覺得,趙雲以前跟著先帝,功勞很顯著,為打天下出了力,遵守法令制度,功績可以記錄下來。當陽那場戰鬥,他的義氣堅如金石,忠心護衛皇上,皇上想著給他賞賜,他以禮厚待部下,部下為他拼死效力。按照謚法,溫柔賢良、慈愛恩惠叫順,做事有條理叫平,能夠平定禍亂也叫平,所以應該給趙雲的謚號是順平侯。」

劉備和劉禪在謚號這事上挺小氣,父子倆就給了兩個人謚號。劉備沒給關羽、張飛、龐統謚號,也許是當時沒顧過來,而且關羽的功過也不好說。可到了景耀三年(公元 260 年),劉禪要給關羽定謚號的時候,荊州都丟了整整四十年了,大家也都清楚該誰為那場讓季漢國運改變的大敗仗負責,所以要是再給駙馬的爺爺關羽一個不好的謚號,那是得挨打的。

反正就這麽個事兒:那會兒大家都覺得關羽等十二人能獲謚號是挺光榮的,這就表明這裏頭沒惡謚,那把「壯繆」讀成「壯穆」也就沒啥問題了。

當然,說關羽的「壯繆侯」是美謚不是惡謚,這只是我個人的看法,最終結論得您各位讀者來定:您覺得,荊州之敗主要該誰負責?關羽的這個謚號,到底該算美謚還是惡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