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育兒

手機帶娃:利弊共存的育兒新方式

2024-10-18育兒

在當今快節奏的社會中,手機帶娃已然成為一種趨勢。隨著生活壓力的增大和工作的繁忙,家長們常常難以抽出足夠的時間陪伴孩子。雙職工家庭中,父母為了平衡工作與家庭,手機裏的各種內容便成了安撫孩子的 「利器」。

據調查顯示,在隨機調查的小區裏,10 歲以下孩子擁有自己手機的數量遠超想象。例如上小學三年級的澤俊,起床、吃飯、做作業累了、睡覺前都離不開手機,手機填充著他的生活。在留守兒童家庭中,這種現象更為普遍。調研數據表明,在 12 至 16 周歲的留守兒童中,超過 77.3% 的孩子有手機,部份地區有超過 31% 的留守兒童暑假期間每天耗在手機上的時間超過兩小時。

對於很多家長來說,手機帶娃省事又能解決孩子哭鬧不止或不聽話的問題。然而,這種方式雖然在短期內看似有效,卻也帶來了諸多隱患。一方面,手機畫面跳動頻率過快,會影響孩子的註意力;另一方面,玩手機基本是單向互動,不利於孩子與家人的溝通,從而影響親子關系。長時間玩手機,還極易導致視力下降、頸椎勞損,影響孩子健康成長。

總之,手機帶娃在現代社會中雖然流行,但家長們應認識到其潛在的危害,不能過度依賴這種方式。

二、手機帶娃之益處

(一)獲取知識與技能

手機作為一種便捷的工具,為孩子們提供了大量的學習資源。據統計,目前市面上有眾多的線上課程和教育應用程式,孩子們可以透過手機輕松接觸到這些資源,為知識積累提供了有力的幫助。例如,一些英語學習類的 APP,透過有趣的互動課程和遊戲,讓孩子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英語詞匯和語法。同時,使用手機還可以提升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當孩子在手機上玩遊戲或者操作各種套用時,需要不斷地用手指點選、滑動螢幕,這一過程鍛煉了他們的手眼協調能力。此外,孩子還能透過手機學習一些基礎的電腦技能和網路知識,為他們適應未來的數位化社會打下基礎。

(二)培養興趣愛好

手機豐富的內容確實能幫助孩子發現並培養興趣。比如,音樂類的 APP 可以讓孩子接觸到各種不同風格的音樂,激發他們對音樂的熱愛。藝術方面,有許多繪畫和手工教程的套用,引導孩子發揮創造力和想象力。編程也不再是遙不可及的領域,一些專門為孩子設計的編程啟蒙 APP,透過簡單有趣的遊戲方式,讓孩子初步了解編程的概念和邏輯。孩子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不同的內容,從而培養出多樣化的興趣愛好。

(三)情緒調節作用

適當使用手機可以作為孩子情緒調節的一種方式。當孩子感到疲憊、壓力大或者心情不好時,觀看喜歡的動畫片、玩喜歡的遊戲能夠讓他們放松心情,緩解不良情緒。例如,一項針對 253 名 12 至 17 歲美國青少年的調查發現,使用智慧型手機後,他們的情緒會有所改善。平均而言,在使用手機時,這些參與者的情緒從使用前的略低於 5 分上升到略低於 5.5 分,這表明他們正在將手機作為一種情緒管理工具。然而,家長需要合理規定手機使用時間,監督孩子的手機使用行為,確保其在獲取益處的同時,避免潛在的危害。

三、手機帶娃之弊端

(一)影響註意力

手機上的遊戲、短視訊等娛樂計畫反饋時間極短,孩子一玩遊戲或看短視訊就會迅速獲得快樂。這種快樂會促使大腦分泌多巴胺,讓孩子上癮,難以自拔。時間一長,孩子的大腦就適應了這種快速反饋的快樂模式,即使想要好好學習,也難以忍受漫長的學習過程才能收獲的快樂。例如,有研究表明,經常玩手機的孩子在學習時,註意力持續時間明顯縮短,平均只有正常孩子的一半左右。慢慢地,孩子的專註力越來越弱,可能導致學習成績下降,甚至在做任何事情時都難以成功。

(二)導致情緒不穩定

手機上的各種娛樂產品給孩子帶來的情緒刺激是頻繁且多樣的。它不一定都是快樂,孩子可能會因為看到某條訊息而難過,遇到不靠譜隊友而生氣。孩子的情緒在短時間內多次被刺激,起伏不定,就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幾乎每一個沈迷於 「垃圾快樂」 的孩子,都容易變得易怒、敏感脆弱。據統計,沈迷手機娛樂的孩子中,超過 70% 的孩子情緒波動較大,經常發脾氣或突然哭泣。

(三)阻礙獨立思考

在孩子三觀還未建立的時候,他們接觸大量的資訊,接觸了太多別人的思想,很容易被他人洗腦,被人說什麽就信什麽,不願意獨立思考,遇到問題時,也希望他人幫忙解決。例如,一項針對 1000 名小學生的調查發現,經常玩手機的孩子在遇到問題時,只有不到 30% 的孩子會嘗試自己思考解決辦法,而其他孩子則更傾向於求助他人或直接上網搜尋答案。

(四)影響語言發育

「手機帶娃」 可能減少孩子聽到的詞匯量。家長看電視玩手機的時間過長,會減少同孩子的交流和接觸。螢幕每開 1 個小時,孩子從家長那裏聽到的詞匯量可減少 500 - 1000 個。2 歲前的嬰兒若看太多電視手機,不僅導致語言表達遲緩,還會對認知產生一定影響。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的一項針對 3 - 6 歲托幼機構兒童的健康調查顯示,城市孩童平均每天的電子螢幕使用時間為 1.36 小時,上海為 1.47 小時。在因語言發育遲緩前來就診的 1 到 3 歲嬰幼兒中,接近三分之二有螢幕暴露史。

四、正確引導是關鍵

(一)多陪伴孩子

家長應認識到陪伴孩子的重要性。許多時候,孩子沈迷手機是因為缺乏父母的陪伴。工作再忙,家長也要抽出時間陪伴孩子,一起進行戶外活動、閱讀、玩遊戲等。例如,可以帶孩子去公園散步、騎自由車,享受大自然的美好;一起閱讀有趣的書籍,分享書中的故事和感悟;玩一些親子遊戲,增進親子關系。這樣不僅能減少孩子玩手機的時間,還能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愛和溫暖。

(二)教導孩子把手機當學習工具

家長要以身作則,回家後少看或不看手機,尤其是在孩子學習的時候,可以選擇看書。同時,培養孩子的業余愛好,讓孩子做一個精神富足的人。例如,孩子可以用手機或電腦查閱學習資料、聽英語聽力、觀看教育視訊等。家長還可以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三觀,引導孩子把手機當作學習工具,而不是 「遊戲機」。

(三)給孩子報興趣班

興趣班可以幫助孩子適應長時間反饋機制。孩子在學習興趣愛好的過程中,需要付出時間和努力才能看到成果,這有助於培養孩子的耐心和毅力。例如,孩子學習繪畫,需要不斷地練習才能提高自己的繪畫水平;學習舞蹈,需要經過長時間的訓練才能掌握優美的舞姿。透過興趣班的學習,孩子可以將註意力從手機轉移到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上,同時也能培養孩子的綜合素質。

總之,家長要正確引導孩子使用手機,多陪伴孩子,教導孩子把手機當學習工具,給孩子報興趣班,讓孩子在健康的環境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