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養生

中藥熱敷對腰椎間盤突有幫助嗎?治療效果如何?

2023-12-07養生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指腰部椎間盤在經歷退行性改變或受到外力作用後出現纖維環破裂,包含在其內的髓核隨之向外突出,對脊髓、神經根及馬尾神經造成一定的壓迫刺激,從而出現以腰背部疼痛和坐骨神經痛為主的一系列癥狀和體征。

中醫學認為是「腰腿痛」、「痹癥」範疇,證型主要以氣滯血癖、寒濕阻絡、濕熱痹阻、肝腎虧虛這4種證型為主,其中以氣滯血癖型最為常見。 共收集329例患者中,氣滯血癖型占全部收集病例的42.25%。

腰椎間盤突出癥在臨床中屬常見病與多發病,各種原因導致的損傷、急性外傷或職業因素等都是LDH的誘因,其發病率約20%-30%,下腰部的椎間盤突出是LDH的好發部位,其發病約占總發病的98%。突出約占60%突出次之。 據報道美國有近90%成年人在生活中有過腰背部疼痛的情況。

在國內,LDH患者占腰腿痛門診就診10-15%和占住院患者20-40%。LDH的發病逐漸呈年輕化,復發率也呈逐步上升的趨勢,LDH引起的腰痛、下肢放射痛或伴有麻木、膀肌功能障礙等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 甚至使部份人喪失勞動能力,並給社會帶來了一定經濟損失及負擔,因此,緩解疼痛尤為重要。

目前,國內外學者f7-xl都認為LDH的首選治療是保守治療。保守治療包括西醫治療和中醫藥治療。西醫治療臨床上常用的西藥有地塞米松、甘露醇、塞來昔布、地奧司明及維生素B族等,基本遵循消炎、鎮痛、解痙、脫水、營養神經這五大治療原則。 藥物療效雖然好,但是長期服用易引起肝腎毒性及胃腸道反應等副作用。

而中醫藥的治療與護理對LDH有著獨特的優勢,依據LDH的分型及臨床表現,采用辨證施治和整體觀念的原則,套用中藥口服、針灸、推拿等治療方法和中醫熱療(中藥熱敷、熱熨、熏洗)、艾灸、火罐等中醫護理技術進行中醫藥綜合性治療, 這些療法各有優缺點,選擇切實有效、無毒副作用的方案相當的重要。

在臨床上針對「腰腿痛」、「痹癥」套用最為廣泛的中醫適宜技術是中藥熱敷,主要以「簡、便、效、廉」等優勢,患者容易接受,且依從性高。根據國外的臨床實踐指南,針對「大多數急性或亞急性腰痛患者」也強烈推薦使用「熱療」。 中藥熱敷以中醫基礎理論為指導,利用熱療與藥療相結合的方式使藥效直達病竈,以達到祛濕除寒、疏通經絡、活血止痛的作用。

近年來大量研究結果發現,中藥熱敷對LDH患者具有較好臨床效果 ,研究證實中藥熱敷辨治LDH,在VAS,JOA,ODI評分及臨床療效等方面,治療組的改善程度均優於對照組。

經中藥熱敷適宜技術的不斷改良,控溫式中藥熱敷在臨床上也較為多見,它具有溫度恒定,熱度可控的優勢,患者接受度高。以往傳統的中藥熱敷操作方案已在【中醫護理方案】中制定,並由中醫藥管理局在2013年釋出, 但目前尚缺乏規範化的實施控溫式中藥熱敷方案,沒有統一的操作流程予以借鑒。

運用科學的研究方法,構建一套控溫式中藥熱敷的實施方案以規範化地指導臨床實踐是非常有必要。子午流註理論起源於【內經】, 認為十二經氣血循行隨著十二時辰的推移呈現固定的盛衰規律,人體的功能也隨之發生強弱變化,其實質是時間和氣血的學說。

遵循這種規律,選擇恰當的時間進行治療,可以獲得更好地療效。透過子午流註擇時於卯時和辰時用中藥熱敷,對腦卒中後便秘患者進行幹預, 結果顯示子午流註中藥熱敷可改善腦卒中後便秘癥狀,提高生活品質。

而子午流註中藥熱敷套用於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相關研究,經檢索文獻未見類似報道。綜上所述,中藥熱敷適宜技術在腰椎間盤突出癥中的套用,療效確切,在臨床得到了普遍認可。 以往傳統的中藥熱敷已有明確的實施方案,但當前尚缺少規範化的控溫式中藥熱敷的實施方案。

本研究采取文獻研究法,在文獻回顧的基礎上,透過專家會議法,結合臨床實踐現狀與相關領域專家意見,需構建一套【控溫式中藥熱敷的實施方案】, 並將結合子午流註理論,選擇恰當的時間對氣滯血癖型LDH患者進行方案的實施,以期取得更好的臨床效果。

腰椎間盤突出癥屬於中醫學「腰腿痛」、「痹癥」的範疇,最早源自於古籍【黃帝內經】,有曰:「脊痛,腰似折」。【素問‘刺腰痛論】曰: 「衡絡之脈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仰則恐仆,得之舉重傷腰,衡絡絕,惡血歸之」。

【醫學心悟】也曰:「腰痛拘急,牽引腿足」,【素問‘骨空論】曰:「腰痛不可以搖」,可見,古人對LDH的認識與現代醫學基本一致, 其臨床表現包括腰痛、下肢牽涉痛或放射痛、腰椎功能活動受限等。

根據古籍【丹溪心法·腰痛】、【雜病源流·犀燭·腰臍病源流】、【濟生方·腰痛】等記載,中醫認為此病發生的內因主要為腎精不足、筋骨失養, 在此基礎上外感風寒濕邪或跌仆損傷可致經絡阻滯,氣血執行不暢,「不通則痛」。

由此引發以疼痛為主的一系列臨床癥狀,本病具有本虛標實的特點使得病因病機較為復雜,但大多學者認為外感風寒濕邪、跌仆損傷致經脈閉阻是發病的原因, 氣滯血癖是為標,肝腎不足,筋脈失養是為本。

中醫學認為,腰為腎之府,’腎主骨,生髓,而通於腦,所以腰椎間盤突出癥與腎臟的關系相當的密切。 在古籍【素問·脈要精微論】中指出,’腎虛是腰腿痛的根本發病原因:「腰者腎之府,轉搖不能,’腎將憊止矣」。

【素問·靈蘭秘典論】稱腎為「作強之官」。由於腰部與腎臟密切相關,故腎臟有病,則最先體現在腰部,以腰酸腰痛癥狀最為顯著。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病位通常以腎、肝、脾、經絡為主;雙病位患者占多數, 病位組合以腎與肝、脾、經絡等病位組合居多,也表明了本病與腎的關系相當密切。

長期久坐、跌傷、扭傷或過度負重等都會引起筋骨、脈絡受損,外傷致癖血內阻,不通則痛,癖血留於腰部就會引起腰痛。 正如【金醫翼】中曰:cc血腰痛者,扭挫及強力舉重得之,蓋腰者,身之要,屈伸撫養,無不由之,若一失真傷,則血脈凝滯,經絡塑滯,令人卒痛不能轉側,其脈濕,日輕夜重是也」。

以上說明受外力扭挫、舉過重的物品等都是引發LDH的原因。【景嶽全書·腰痛】中記載了由於外傷而導致的腰腿疼痛癥狀,如「跌仆傷而腰痛者,此傷在筋骨,而血脈凝滯也」。 這也說明了因腰部用力不當或跌倒受傷,可致經脈、氣血執行不暢,癖阻於腰府從而發生疼痛。

【素問·宣明五氣論】中有曰「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是謂五勞所傷」,【醫學準繩六要·痛因】中曰:「看書久坐對奔而腰背痛者,屬虛」。 故勞損所致腰痛的主要病機是勞則氣耗,氣機不暢,腰失所養而致腰痛。

久住於比較潮濕悶熱的環境之中,汗出後不及時擦洗或淋雨受寒都可以使風寒入侵人的機體,導致氣血淤積引發腰痛。如【七松巖集】曰: 「風寒濕之所侵,腰內空腔之中為濕痰疲血凝滯,不通而為痛」。說明寒濕之邪易導致氣血不通,不通則痛。

【素問·刺腰痛篇】對影響腰腿痛的因素有這樣的解釋:「陽明令人腰痛,不可以顧,顧如有見者,善悲」。受悲、怒等情誌的影響,也可引起腰腿痛。 但是在臨床,因情誌引起腰腿痛的患者病例較少。

中藥熱敷是目前在臨床上套用較為廣泛的中醫適宜技術,是中醫外治方法之一。主要以中醫基礎理論為指導,根據患者的辯證分型,選用特定的藥方,將藥物制備後,熱敷於患者的局部, 透過藥力與熱力的有機結合共同作用於機體,使藥效直達病變部位,以達到祛濕除寒、疏通經絡,行氣止痛等作用。

此法在緩解LDH患者疼痛方面療效顯著,正所謂「松則不痛」、「通則不痛」。根據【「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明確指出要充分發揮好中醫藥的獨特優勢。因此,臨床上中醫護理技術更加廣泛地套用於各類病種。 而中藥熱敷以成本低廉、操作簡單易學,相對副作用小,患者容易接受且依從性高而在臨床廣泛推廣。

中藥熱敷最早源自於【黃帝內經】之「熨」法,是「熨」法的改良與延伸。其理論基礎為皮部理論,【黃帝內經】中記載:「善治者,治於皮」。 因為在正常狀態下,皮部具有內屬臟腑,外通經絡,調陰陽,固體表,密膝理的生理與功能;在病理狀況下,皮部具有反映與傳輸病變的作用。

皮部理論源於【黃帝內經】,是經絡學說中的重要組成部份,十二皮部是經絡系統在皮膚上的分部,既是十二經脈功能活動反映於體表的部位,也是各種穴位刺激方法由外入內,進而影響機體經絡—臟腑系統功能的重要環節。因此, 在中藥熱敷療法中,皮部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

中藥熱敷的優勢在於「簡、便、效、廉」,患者容易接受,依從性高;中藥熱敷是中醫外治法之一,將中藥與熱療有機結合作用於機體,使中藥成分經皮膚吸收,不經過消化道,避免了藥物對胃腸道的刺激, 同時也避免了肝臟的首過效應,也減輕肝腎負擔,增強了用藥的安全性,使藥物的有效成分直達患處,更好地發揮其治療作用。

報道中藥熱敷導致接觸性皮炎的病因中指出,過敏體質是最主要原因,天氣因素為第二重要因素, 其余女性經期因素、中藥成分過敏、飲食、地域及溫熱過敏等不良反應需引起臨床上的註意。

根據分析報道了809例痹癥病人經治療後出現不良反應的有193例,主要表現為內熱癥狀、局部皮膚痙癢與色素沈著、還有眩暈、燙傷等不良反應。 對70例患者采用中藥熱敷治療。結果顯示有30例患者發生不良反應,表現為汗出多、全身大汗、皮膚過敏、皮膚燙傷、心悸等不良癥狀。

燙傷會造成患者的痛苦,影響醫生對其進行針灸、推拿等一系列中醫理療手法的操作,延緩病情康復,延長住院時間,易引起護患關系的緊張, 雖經過積極處理,可痊愈出院,但燙傷嚴重者易留疤,嚴重影響美觀,所以皮膚燙傷仍需護理技術操作人員引起足夠的重視。

發生皮膚燙傷主要有護士和患者兩方面的原因,首先,在護士方面,可能對發生燙傷的風險認識不足,缺少預見性; 操作前對患者的體質、局部皮膚情況、有無熱過敏現象等情況評估不夠細致、不夠全面,操作的具體內容、步驟以及整個過程中的註意事項沒有詳盡地告知患者。

在患者方面,對燙傷的認知不足,身體狀況與體質較差,遵醫行為不良等。加強護士對中藥熱敷適宜技術相關知識的學習,提高其燙傷風險意識,探索合理的溫度控制範圍及規範化地實施中藥熱敷適宜技術的操作是至關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