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正在處於「情緒焦慮」中,時常感覺「不開心」,請別著急,也請別回避。 下面這些內容希望能幫到您。
中醫認為,人的情誌與臟腑功能、身體氣血等密切相關。對於郁悶低落、煩躁易怒、緊張不安、悲傷欲哭、精神恍惚等情誌異常,以及伴隨而來的身體不適表現有不少調治名方。
郁悶嘆氣
柴胡疏肝散
中醫認為「肝主疏泄」,對調暢情緒有很關鍵的作用,如果情緒郁悶,常常嘆氣,胸脅脹痛(沒有固定位置),胃脘脹滿,反酸打嗝,吃不下飯等,多是肝氣郁結,此時可選用經典方柴胡疏肝散。
在醫生辨證指導下,可取柴胡6克、陳皮6克(醋炒)、川芎5克、香附5克、枳殼5克(麩炒)、芍藥5克、炙甘草3克水煎,早晚分次服用,或選擇相應的中成藥,如柴胡舒肝丸,能夠疏肝解郁、理氣暢中。
柴胡是疏肝解郁的常用中藥,歸屬肝膽經,同時還有疏散退熱、升舉陽氣的功效,可用於治療感冒發熱、胸脅脹痛、月經不調、子宮脫垂、脫肛等病癥。如果將柴胡加米醋拌勻,吸盡、悶潤、文火炒幹,醋炙後的柴胡疏肝止痛作用增強,也能緩和柴胡的升散作用。
柴胡與香附、川芎合用,起到疏肝理氣活血的作用;配合陳皮、枳殼理氣和胃止痛;白芍柔肝,以免疏泄、溫燥過度,共同發揮疏肝解郁、行氣止痛的功效,有助改善情緒,以及喜歡嘆氣、脅肋脹痛、脘腹脹滿等癥,也可結合具體癥狀調整藥物使用。
憂郁煩躁
逍遙方
生活節奏快、壓力大,不少人存在郁郁寡歡、急躁易怒等情緒問題,不妨透過逍遙丸系列的,中成藥來調整自在逍遙的心理狀態。
長期郁郁寡歡可致脾虛,繼而氣血不足,出現四肢乏力、不思飲食、面色萎黃、失眠多夢、女性月經量少等表現,屬於肝郁脾虛,可選擇逍遙丸。
其中柴胡疏肝解郁,當歸、白芍養血和血,白朮、茯苓、炙甘草健脾益氣,生姜溫胃降逆,薄荷能疏散郁遏的肝氣,還可透達肝經的郁熱,諸藥合用可以疏肝郁、補脾虛、養血虛。但若有腹脹腹痛、脅肋痛、反酸等表現,此時偏於實證,不適合使用逍遙丸調理。
如果肝郁日久化火,出現急躁易怒的情緒,伴隨口苦咽幹、失眠多夢、舌色紅等化火表現,此時適合選擇丹梔逍遙丸,即在逍遙丸的基礎上加用牡丹皮、梔子,增強清熱效果。
對於伴有頭暈眼花、脫發掉發、舌色淡等癥狀的肝郁血虛人群,適合選擇加味逍遙丸,雖然也是添加了牡丹皮、梔子,但更加重了當歸的用量,因此補血、養血功能更好。
氣郁咽堵
半夏厚樸湯
有些人平時感覺喉嚨有異物,吞不下去又吐不出來,尤其在郁悶、焦慮等情緒不佳的時候加重,有時哭泣後癥狀減輕。沒有吞咽困難或疼痛,這是痰氣郁結咽喉所致的梅核氣。
中醫認為梅核氣的發生與情緒的關系密切,往往存在肝氣郁結、脾失健運、水濕成痰的情況。在初期,主要表現是咽中異物感,咽中痰多而黏,癥狀隨情緒改變,平時情緒抑郁,還可伴隨胸脅滿悶、食欲下降、眩暈嘔吐等癥。
對於此類病癥,最經典的選擇是半夏厚樸湯,由法半夏、厚樸、茯苓、生姜、蘇梗組成,其中法半夏化痰散結、降逆和胃;厚樸下氣除滿,助半夏散結降逆;茯苓滲濕健脾,助半夏化痰;生姜和胃止嘔,且制半夏之毒;蘇梗行氣寬胸、理肺舒肝,諸藥合用疏肝、化痰而消除梅核氣。如果病癥已久,建議在醫生辨證指導下結合具體情況調整治療。
日常可取黨參15克、茯苓15克、陳皮10克、蘇梗20分鐘10克、桔梗10克、炙甘草10克,加水浸泡20分鐘,燒開後轉小火煮20分鐘,制成雙梗利咽湯,能夠起到健脾理氣、化痰利咽的作用。
低落疲憊
歸脾湯
有些人雖然有抑郁、焦慮情緒,但回想生活中好像沒有明顯的壓力或不愉快,中醫認為這不屬於傳統的肝氣郁結導致的情緒異常,而可能與身體狀態有關比如氣虛、血虛。
例如,情緒低落或焦慮,疲憊乏力,平日什麽都不想幹,或伴有失眠心慌、膽怯善疑、食欲不振、面色不華等表現,多與氣血兩虛有關,此時可選用歸脾湯,一般包括黃芪、黨參、白朮、茯神、甘草、當歸、龍眼肉、遠誌、木香等藥物,具有補益心脾的功效,有助調整體質,改善氣虛兩虛引起的情緒異常,以及相應的身體不適癥狀。
需要註意的是,服用幾劑後,有些人群可能會因補益藥力在身體內壅滯,出現胸悶憋氣等感覺,此時可酌情添加陳皮,有助行氣,上述不適感可自然消退,低落、抑郁、疲憊、乏力等會有很好改善。
此外,如果晚上睡眠不好,容易心慌、恐懼,可在醫生指導下選用這幾位藥來調理,包括人參、茯苓、石菖蒲、遠誌4味藥物,能夠補氣寧心、安神定誌。
悲傷想哭
甘麥大棗湯
有些人群平日精神恍惚、常常感到悲傷想哭,喜怒無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睡眠不安,頻頻呵欠,多是發生了臟躁這種情誌病。
中醫認為「心主血」「肝藏血」「脾統血」,臟躁與這三個臟腑密切相關。 如果情緒憂思郁結,或久病年老等因素,導致臟腑陰液不足、虛火燥擾,可引發此類病癥。此時常用甘麥大棗湯調治,可解決陰虛、肝郁的問題。
甘麥大棗湯出自醫聖張仲景的【金匱要略】,一般可取甘草9克、浮小麥15克、大棗10枚,提前冷水浸泡,加適量清水煮沸,再轉小火煎煮30分鐘左右,煎煮兩次,合並藥液,每日早晚兩次溫服,可喝湯食棗。
其中甘草養心和中,甘緩急迫;小麥養心陰、安心神、調肝氣;大棗益脾氣、緩肝急、補心陰,三味藥物合用,起到養心安神、緩急和中的作用,適合經常感覺焦慮、煩躁;平日精神恍惚;心煩,對什麽都不感興趣;長期失眠;一個人坐著就想哭、控制不住想哭等人群,以及更年期症候群、產後抑郁、神經衰弱者等。
壓抑恍惚
百合地黃湯
如果常常情緒壓抑,精神恍惚,有時身體發熱,有時又覺得冷,但體溫無異常,有時候胃口很好,有時又沒什麽食欲,整天疲倦想睡覺,但又睡不著,想痛快運動,又覺得沒有力氣……這種情況中醫稱為百合病
百合病也是抑郁、焦慮狀態的一種病癥表現,此類人群往往情緒不穩,易發脾氣等,中醫認為與心肺陰虛內熱有關,常用到百合。百合歸屬心經、肺經,有清心除煩、寧心安神的功效,可改善情緒抑郁、神思恍惚、虛煩失眠等情況。此外,百合還有潤肺功效,緩解陰虛引起的口幹咽燥、幹咳不爽的癥。
若要調理百合病,常將百合與生地搭配使用,如百合地黃湯。百合養陰安神,但清熱力量不足,因此搭配生地黃,養陰涼血除煩,可清除氣血之熱。在醫生辨證指導下,可取幹百合20~30克、生地15克,提前浸泡,並加水煎煮(【金匱要略】記載為泉水,清熱力量更強),能夠養陰清熱、補益心肺。
需要註意的是,百合性質偏涼,平時容易拉肚子或怕冷的脾虛、陽虛人群,不適合多食,可由醫生指導調整使用。■
【來源:健康時報、四川中醫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