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養生

癌癥患者越來越多,羊肉竟是幫兇?

2024-07-27養生

近年來,隨著癌癥患者數量的不斷攀升,人們開始審視飲食習慣與癌癥之間的關系。

羊肉,作為許多文化中的傳統美食,其消費量的增加是否與癌癥風險的上升有關?

羊肉消費與癌癥風險

紅肉,包括羊肉、牛肉、豬肉及其他型別的肉類,由於其獨特的口感和豐富的營養價值,長久以來一直是許多人飲食中的首選。

然而,研究指出,紅肉的過量攝入可能會增加患癌的風險。特別是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的研究成果顯示,加工肉類被歸類為一級致癌物,而紅肉則被列為2A類致癌物。

盡管紅肉的致癌證據並不像加工肉類那樣確鑿,但其潛在的健康風險不應被忽視。

據研究,每日攝入超過100克的紅肉可能將癌癥風險提高17%。這一發現強調了一個不可忽視的事實:羊肉和其他紅肉的過量消費,可能是導致癌癥風險增加的一個關鍵因素。

紅肉中的血紅素鐵被認為可能促進致癌物質亞硝胺的形成,而高溫烹飪過程中產生的雜環胺和多環芳烴則是另一組潛在的致癌因素。

此外,紅肉中某些脂肪酸的代謝可能會引起體內的炎癥反應,增加了癌癥的風險。

盡管如此,紅肉,包括羊肉在內,仍是蛋白質、維生素B群及礦物質如鐵和鋅的重要來源。這些營養素對於維持健康的生理功能至關重要。

因此,完全排除紅肉並非一個理想的選擇,關鍵在於找到一個合理的平衡點。

營養成分的雙面性

羊肉含有大量的蛋白質、維生素B群、鐵和鋅等營養成分,這些都是人體健康不可或缺的元素。然而,營養成分的攝入並非「越多越好」,適量攝入才是保持身體健康的關鍵。

蛋白質是構成身體的基石,不僅對於肌肉的維持和增長至關重要,還在修復組織、生產酶和激素以及支持免疫系統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然而,蛋白質的過量攝入可能會給腎臟帶來額外負擔,特別是對於那些已經患有腎臟疾病的人來說,過多的蛋白質可能加重病情。

高蛋白飲食可能導致體內鈣質的流失,從而增加了患骨質疏松癥的風險。

維生素B群在維持能量代謝、神經系統功能和紅血球生成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盡管B族維生素是水溶性的,體內無法長期儲存,過量攝入通常會透過尿液排出,但長期攝入過量的B族維生素可能導致一些神經感覺異常,如手腳麻木。

鐵元素是人體造血的重要成分,對於氧氣的運輸和能量的釋放至關重要。

然而,鐵的過量攝入可能引起鐵貯存病,這種狀況會損害肝臟、心臟和內分泌器官,甚至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鋅元素對於免疫系統的正常運作、傷口愈合以及DNA合成至關重要。不過,鋅的過量攝入可能會幹擾體內銅和鐵的吸收,影響免疫功能,並可能引起惡心、嘔吐和腹瀉等不適。

因此,雖然羊肉是一種營養豐富的食物,但為了健康考慮,人們應該控制其攝入量,避免過量。

英國營養科學咨詢委員會建議,對於每天食用超過90克紅色和加工肉類的人群,應將攝入量減少至70克以內,以有效降低患腸癌的風險。

不同烹飪方法對健康的影響

研究表明,紅肉的烹飪方法可以顯著影響其健康風險。特別是采用高溫烹飪方法,如煎或烤,可能會導致雜環胺和多環芳烴等致癌物質的形成。

這些物質主要在紅肉經過高溫烹飪,尤其是在燒烤過程中或直接暴露於火焰時產生。

當肉汁滴落在熱源上並產生煙霧時,這些煙霧中包含的多環芳烴會附著在食物表面,增加了食用者患癌的風險。

然而,選擇溫和的烹飪方法,如煮和蒸,可以有效減少這些致癌物質的形成。這些烹飪方法通常在較低溫度下進行,不僅能夠保留食物的原味和營養價值,還能降低有害物質的生成。

例如,蒸煮和燉煮是減少丙烯醯胺(一種在高溫和低水分條件下產生的致癌物質)形成的有效方法。

為了進一步降低紅肉烹飪中致癌物質的風險,我們可以采取以下幾種策略:控制烹飪的溫度和時間,以避免過高溫度和過長時間的烹飪;

選擇烹飪方法時,優先考慮煮、蒸、燉等低溫烹飪方式,而非高溫煎炸或燒烤;此外,增加抗氧化劑的攝入,如維生素C、維生素E和β-胡蘿蔔素等,也能幫助減輕由致癌物質引起的細胞損害。

透過采取上述措施,我們不僅能夠享受到紅肉的美味,同時也能有效減少與其相關的健康風險。

正確選擇烹飪方法,意味著我們可以在保證營養攝入的同時,也保護自己遠離潛在的健康威脅。綜上所述,了解並實踐健康的烹飪技巧,對於維護長期健康至關重要。

食物多樣性與飲食平衡

飲食的多樣性與平衡被認為是維持健康生活方式的關鍵。透過合理地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以及其他植物性食品的攝入,我們不僅能從飲食中獲得全面的營養素,還能有效降低患病的風險。

蔬菜和水果因其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及植物化學物質而被廣泛推薦。這些營養成分對於降低心血管疾病和某些型別癌癥的風險,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為了確保攝入足夠且多樣的抗氧化劑和營養素,建議每天至少食用五種不同顏色的蔬菜和水果。這樣的多樣化選擇不僅能美化餐桌,更能為身體提供各種必需的營養成分。

全谷物是另一個重要的飲食組成部份,它們是膳食纖維、B族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重要來源。

研究顯示,常規攝入全谷物有助於降低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以及結直腸癌等疾病的風險。為了獲得這些健康益處,建議每天攝入50-150克的全谷物和雜豆類食品。

植物性食品,比如豆類和堅果,不僅提供了優質蛋白質和健康脂肪,還富含纖維和植物化學物質,這些都是降低癌癥風險的關鍵因素。

因此,將這些食品納入日常飲食中,對於構建一個有益健康的飲食模式至關重要。

生活方式的調整

近年來的研究和專家建議均指出,透過綜合飲食管理和生活方式調整,我們能夠有效降低癌癥的風險。以下是一些基於科學研究的關鍵策略,旨在透過全方位的方法來預防癌癥。

定期的身體活動對健康的益處不容忽視。活動量足夠的身體鍛煉不僅能夠提升心肺功能,還有助於降低血糖和血壓,提高胰島素敏感性,並改善血脂水平胡內分泌系統的調節。

據專家建議,每周至少進行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活動或75分鐘的高強度活動,能夠顯著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癌癥和糖尿病等非傳染性疾病的風險。

維持一個健康的體重對於預防癌癥同樣至關重要。研究顯示,超重或肥胖不僅增加心腦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的風險,還與多種型別的癌癥密切相關。

透過均衡飲食和規律鍛煉,有效控制體重,是降低這些疾病風險的有效方法。

此外,酒精的消費量也是癌癥風險的一個重要因素。

近年來的科學研究,揭示了酒精消費與癌癥風險之間的緊密聯系,引發了人們對健康生活方式選擇的深刻反思。

特別是乳癌、結腸癌和口腔癌等,它們與酒精的攝入量有著不容忽視的相關性。即便是被視為相對安全的適量飲酒,也可能增加患上這些疾病的風險。

這一發現促使我們重新審視飲酒習慣,意識到即使是少量的酒精攝入也可能對健康造成長遠的影響。

事實上,酒精在體內的代謝過程中會產生一系列復雜的生物化學反應,這些反應可能導致DNA損傷,進而增加癌細胞形成的可能性。

酒精也可能影響人體對某些營養素的吸收和利用,進一步增加患癌的風險。

面對這樣的情況,減少酒精消費顯然成為了降低癌癥風險的一個重要策略。這不僅是一個個體層面的選擇,更是一個社會層面的公共健康議題。

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減少酒精的攝入,已經成為了許多健康專家和公共衛生機構的共識。

透過公共健康教育,提高人們對酒精與癌癥關系的認識,鼓勵人們采取更為健康的生活習慣,是減輕這一健康負擔的關鍵。

然而,改變飲酒習慣並非一蹴而就,它需要個人的意識到行動的轉變,也需要社會環境的支持。

家庭、社群和工作場所等社會各方面都可以發揮作用,比如提供健康的社交活動選擇,減少社交場合對酒精的依賴,以及提供關於健康風險的教育和資訊。

參考資料如下:

【1】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專題工作群組對食用紅肉和加工肉制品的評價結果

【2】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致癌物清單

【3】IARC Monographs on the Identification of Carcinogenic Hazards to Humans

【4】身體活動——世界衛生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