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发血小板减的因素有很多,例如慢性肝病、骨髓抑制、用药错误等,都有可能引起血小板减少。只能明确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才能更好的给予治疗。
1、幽门螺杆菌是胃肠道常见的致病菌,在炎症急性期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因此,对不明原因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建议进行幽门螺杆菌(Hp)筛查,阳性者予以根除治疗。
2、重症患者发生血小板减少时应警惕是否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重症患者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后可诱导血小板的聚集并导致血小板的消耗,表现为血小板计数减少或进行性下降。
ps:血小板计数低于50 × 10^9/L是脓毒症相关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预后不良的预测因素。同时出现血小板减少、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是脓毒症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特征。
3、临床上还有可能出现假性血小板减少症,这主要是由于血小板聚集、血小板卫星(血小板围绕在红细胞周边)、方法学干扰和外源性因素干扰等因素引起的。综上所述,诱发血小板减少的情况并不少见,但要确诊血小板减少症则另有严格的评估方法,在排除其他原因后,确诊为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可以遵循医嘱积极配合治疗。
我是东直门医院中医余惠平主任,从医40年,如果您有血小板减少相关的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我会在工作之余回复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