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毛泽东青年时期读的是师范学校,毕业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他热衷于办杂志和写文章,曾在1921年1月16日,谈到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对友人坦言:
「我可愿做的工作:一教书,一新闻记者,将来多半要赖这两项工作的月薪来生活。现觉专用脑力的工作很苦,想学一宗用体力的工作,如打袜子,制面包之类,这种工作学好了,向世界任何地方跑,均可得食。」
28岁的时候,毛主席给自己规划了两条道路,一个是当老师,一个是当记者,都是脑力劳动者,但谁又能料到,后来他成了一名杰出的军事统帅,这是匪夷所思的,因为他一生没有读过军校,直到34岁才半路出家开始搞武装,走上了军事生涯。
因此这里有个问题是,一个「半路出家」,没有上过一天军校的文人毛泽东,究竟具有何种魅力,让那么多驰骋疆场的高级将领,心甘情愿跟着毛主席走呢?其中究竟有何奥秘?
下面就以朱德、陈毅和贺龙为例,说一说这其中的「秘诀」。
▲毛主席
朱德:没有毛主席,也就没有我
朱德总司令1886年出生于四川仪陇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25岁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堂,26岁就当上了讲武堂的军事教官,早年一直在滇军发展,打仗勇猛,是著名的「云南王」,那么他是如何与毛主席走到一起的呢?
据美国著名作家史沫特莱的记载,那是在1927年7月18日,南昌起义前夕,朱德在参加党的一个秘密会议时,见到一个瘦高个子的湖南人,他就是毛主席。
从这次会面之后不久,第二年4月,就有了著名的井冈山会师,史称「朱毛会师」,就像是命中注定一样,他们从此一直工作和生活在一起,密不可分,成了让国民党军队闻风丧胆的「朱毛」。
当时他们的关系好到什么地步呢,据说不了解内情的人,一直以为「朱毛」是同一个人。
▲1931年11月7日,毛泽东(右二)和朱德(左三)在江西
对于早年与毛泽东的交往,朱德曾在晚年对女儿朱敏坦言,「南昌起义虽然向国民党打响了第一枪,但是南下广东是错误的,险些全军覆没。如果三万多人的起义队伍,像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那样发动农民,在农村站住脚,建立根据地,中国革命的局面会好很多。」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他对毛主席的农民思想是非常佩服和拥护的,正是基于此背景,他才选择了毛泽东,与他成为了一生挚友。
据朱德的女儿朱敏回忆,1940年她从四川老家到延安的时候,「远远看见山崖上站着一个身材高大的人,从那清晰的轮廓上,朱敏和表妹一下子就认出来那个人是毛泽东,‘毛泽东,毛泽东!’两个人高兴地跳起来喊。」
▲1936年12月,朱德和毛主席在陕北保安会合
当时朱德正在前线带兵打仗,无法亲自迎接女儿,于是毛主席便亲自代劳,据说后来朱琦和父亲讲述这件事的时候,朱德却厉声教育了朱敏,「不许叫毛主席的名字,要叫毛伯伯。」
朱敏当时很奇怪,因为按照年龄,朱德比毛主席要大7岁,要叫也是叫毛叔叔,为什么要叫毛伯伯呢?
当时朱德没有解释原因,后来朱敏才明白,这是父亲对毛主席的一种尊重,即使他年长7岁,但在他心里,毛主席就是最伟大的人。
当时在延安杨家岭,毛主席和朱德的窑洞是相邻的,据朱敏回忆,「父亲常常提醒我,要悄悄的,不要吵闹,不要跑来跑去,不要打扰了毛主席的睡眠,我到底还是个孩子,有时高兴起来就忘了。只要我声音一大,父亲就批评我,说毛伯伯在领导者全中国人民打日本鬼子,每天工作到天亮, 你怎么能影响毛伯伯的休息呢?父亲对毛主席多么关心啊。」
▲1937年春,毛主席和朱德、周恩来、博古在延安
朱德常说「朱毛不可分」,这不只是行动上,思想上同样如此,从延安时期,到抗日战争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到新中国成立后,朱德始终是毛泽东的忠诚守护者。
甚至是在最艰难的文化大革命时期,朱德同样没有后退。
「文革」时期,朱德多次受到冲击,他的妻子康克清曾担心出现意外,朱德则安慰康克清说:「只要有毛主席在,就什么都不怕!」事实证明,朱德的判断是没有错的。
▲1949年3月,毛主席与朱德在七届二中全会上
1973年12月21日,毛主席会见参加中央军委会议的人员,朱德也应邀在列,当朱德一走进房间的时候,毛主席即刻就想站起来迎接,还没等他起身,朱德赶紧走到身边,毛主席动情地说:「红司令,红司令你可好吗?」朱德则操着浓重的四川口音,回答说:「我很好。」两位老战友的手紧紧握在一起。
之后,毛主席一边抽烟,一边对朱德说:「过去国民党要‘杀朱拔毛’,现在有人说你是黑司令,我不高兴,我说是红司令,红司令......没有朱,哪有毛?‘朱毛’,‘朱毛’,朱在先嘛。如果司令都黑了,我这个当政委的还红得了吗?」
朱德听到这些话,早已红了眼眶,他相信「朱毛不可分」,他更信任毛主席和两人几十年的战友情谊,这种信任,一方面是源于毛主席的才华和思想,另一方面更是源于毛主席的为人和品质。
▲1956年6月,毛主席和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在中南海怀仁堂
陈毅:跟毛主席走,就能胜利
陈毅1901年8月出生于四川乐至复兴场张安井村,他第一次知道毛泽东的名字,是在法国留学期间,而他们第一次见面,则是在1928年4月28日。从1928年4月到1972年1月,两人拥有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亲密交往。
▲1929年6月19日,毛泽东(右2)、陈毅(右1)、谭政(左2)、朱良才(左1)在福建龙岩的合影。
据悉在第一次见面后的同年5月6日,毛主席曾给陈毅写了一封信,热情洋溢地评价了两人的初次见面,他说:「相见恨晚,相慰平生,希遇事相商。」三个「相」字,说明毛主席对陈毅的初印象是非常好的。
与此同时,陈毅也正是因为从此跟着毛主席干革命,才有了后面辉煌的一生,对此,【陈毅传】的编写组曾给出这样的评价:
「如果陈毅没有遇到毛泽东,那他在红军初创时期的多种选择中,可能会有更多的彷徨和失误;如果没有毛泽东,他对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觉悟,不会如此明确......毛泽东影响了他,改变了他,可以对他人生道路的选择起决定作用、支配作用。」
事实证明,这种评价是非常客观公允的。从后来的许多事件可以看出,毛主席对陈毅曾给予了决定性作用的指导。
▲毛主席和陈毅在天安门城楼上
比如在上世纪40年代初,陈毅与饶漱石曾发生过矛盾,饶漱石甚至直接告状到了毛主席这里,意指陈毅「反毛」,陈毅对此是既气愤又惴惴不安,当时毛主席是怎么处理的呢?
毛主席收信后,完全忽视了所谓「反毛」的指控,而是把这件事淡化了,他把它当成是陈毅和饶漱石之间的口角,这是个非常巧妙的做法,陈毅对此既感激又佩服。
1944年4月9日,毛主席给陈毅写信,亲自开导他:「凡事忍耐,多想自己缺点,增益其所不能,照顾大局,只要不妨碍大的原则,多多原谅人家。忍耐最难,但作为一个政治家,必须练习忍耐......」这使得陈毅受益良多。
▲1958年,毛主席和陈毅亲密合影
新中国成立后,陈毅授命担任上海市长,很长一段时间里,只要他一去北京,第一件事就是到中南海向毛主席报道。
据陈毅身边一个工作人员回忆,「陈毅同志每次去见毛主席必定衣帽整洁。有一次,他正在 国务院办公,听说主席找他,就马上赶回家里。我们都知道他见主席是一刻也不耽搁的,就 赶紧追上说:‘主席请您呢。’他一面朝屋里疾走,一面说:‘我知道了,得换换衣服。’他很快换好衣服,扣好风纪扣,オ急忙去见主席。」
陈毅对毛主席的尊重和爱戴,是体现在生活中每一个细节的,他们是诗友,是同事,更是如亲人一般的战友、同志和知己。
▲1956年,毛主席(中)和陈毅(右一)在南京
1971年12月,陈毅因癌症做了一个大手术,躺在病床上,他极度衰弱,全身剧痛,身上能输液的血管几乎都扎遍了,几乎一动也不能动。
但尽管如此,12月26日,毛主席78岁生日的那天,陈毅依然记得比谁清楚,他一大清早就对护士说:「今天是主席的寿辰,我要吃长寿面。」然而当时他几乎已经是弥留之际,根本无法自主进食,但即便如此,工作人员还是给他送来了长寿面。
短短十天后,1972年1月6日晚上11点55分,陈毅去世了。
据统计,毛主席一生只参加过4次追悼会,第一次是林育英,第二次是张思德,第三次是王若飞等,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参加追悼会,就是为了悼念陈毅。
1972年1月10日,在陈毅追悼会上,毛主席手臂上戴着黑纱,握住陈毅妻子张茜的手说:「我也来悼念陈毅同志,陈毅同志是一个好同志!」这番话为他们44年的战友情谊,划下了圆满的句号。
▲1972年1月10日,毛主席抱病参加陈毅追悼会,与陈毅妻子张茜亲切交谈
贺龙:跟着毛主席就是胜利
贺龙1896年出生于湖南省桑植县洪家关一户贫苦农民家庭,和朱德一样,也是个一辈子带兵打仗,驰骋疆场的将领。
他与毛主席的第一见面,其实是在长征后期,此前虽然神交已久,但从未见过面。
当时,张国焘正在党内搞分裂,一向与张国焘相识甚密的贺龙,一时之间处于尴尬的境地,他如何选择的呢?义气面前,他选择了真理。
他对张国焘说:「我过去当过军阀,好不容易才找到了共产党,找到了毛主席,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你是个老党员,现在却要反对毛主席,去走军阀的老路,你走得通吗?」
不仅如此,他甚至半开玩笑半发脾气地「威胁」张国焘说:「国焘啊,只讲团结,莫讲分裂,不然,小心老子打你的黑枪!」
▲1938年,毛主席与贺龙、朱德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主席台上交谈。
贺龙为什么如此支持毛主席呢?究其原因,身为农民的他,打心底里认为毛主席的理论是对的,北上抗日是有利于中国革命的,因此在张国焘和毛主席面前,他选择了追随毛主席,并将这种追随,一直坚持到了最后。
1947年春,党中央撤离延安的时候,因为担心毛主席的安全,一向惜马如命的贺龙,主动将自己骑了多年的战马,送给了毛主席,并说:「这是两匹有功之马,曾载着我闯过多次难关,一次过湘江,正碰上河水暴涨,河面有五六里宽,要不是凭着战马,也想我早就完了。现在就让这两匹战马为主席分劳代步吧!」
毛主席听说后很感动,他对贺龙说:「好马留给部队打仗用吧!贺老总南征北战,需要千里驹,我是可以安步当车的。」毛主席的这番话,让贺龙内心对他更加崇敬。
▲1955年,毛主席授予贺龙元帅军衔
新中国成立后,贺龙结束了自己几十年的疆场生涯,1952年他被任命为中央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对此,他曾十分诧异,特意问:「主席的意见呢?」
当听说毛主席也同意后,他才高兴地说,「中央要我干,我就干!」
后来在贺龙的领导下,全国掀起了体育运动的高潮,做操练拳,打球跑步,游泳竞赛,蔚然成风,对此,有人曾夸奖贺龙搞得好,贺龙则摆手笑着说:「我当体委主任,是周总理和毛泽东同志点的将,是毛主席下的令,毛主席要我干,党中央要我干,我就干!」这句话一度成为他的口头禅。
▲毛主席与贺龙
据贺龙的孩子们回忆,他们家里长期摆放着一张照片,就是毛主席站在窑洞前给部队讲话的照片,贺龙常常盯着这张照片看,专注地看着毛主席的笑容。
「我只要看见毛主席,在主席身边一站,就是一句话不讲,我也就觉得满身都有力量了!」贺龙晚年对自己的孩子说。
他对毛主席的感情,是发自内心的,是无比真切的,因此他常说:「毛主席要我干,党中央要我干,我就干!」这句口头禅便是他对毛主席一生追随的最有力见证。
▲1959年5月,毛泽东、贺龙等与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合影
除了以上三人,其他还有许多人,比如聂荣臻、罗荣桓、粟裕、彭德怀等战功彪炳的军事统帅,对毛主席都是一生信任和追随。
要说他们为什么如此追随这样一个没上过一天军校,「半路出家」的军事统帅呢?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大多都出身贫困,自幼遭受过残酷的压迫和苦难生活,他们向往美好的生活,更追求国家和民族的独立,因此当理解了毛主席的战略和思想后,他们是打心底里认同和肯定的。而身为军人,他们又将这种信任和追随,一直坚持到了最后时刻。
▲1965年5月,毛主席重上井冈山
幸运的是,事实证明他们跟对了人,选对了路,毛主席后来也没有辜负他们的追随和信任。
后来,毛主席带着他们一起建立了新中国,一起解放了人民,不仅如此,也在1955年授予了他们元帅、大将等荣誉,以实际行动肯定他们为革命作出的贡献和牺牲。
不过令人诧异的是,同样戎马半生的毛主席当时却什么荣誉也没拿,为什么?他曾对工作人员说:「我这个大元帅就不要了,让我穿上大元帅的制服,多不舒服啊!到群众中去讲话、活动,多不方便啊!依我看呀,现在在地方工作的,都不评军衔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