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肝炎肝硬化怎麽治

2024-07-05健康

肝硬化,這一聽似沈重的醫學名詞,實際上描述的是一種復雜的肝臟病變過程。它源於多種病因的侵襲,導致肝細胞發生彌漫性變性壞死,同時伴隨肝細胞異常再生和肝內血管的新生。這些變化使得肝臟內纖維組織大量增生,進而形成假小葉,這是肝硬化在組織學上的顯著特征。這一過程緩慢而持續,使肝臟逐漸失去其正常功能,呈現出一種慢性進行性的疾病態勢。
在中國,肝硬化的主要病因指向了肝炎,尤其是慢性乙型肝炎,這一病魔在中國土地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面對這一挑戰,中西醫結合治療成為我們的一大法寶。這種方法將傳統中醫的精華與現代西醫的治療手段相結合,共同作用於肝硬化這一頑疾。它不僅能夠提高肝纖維化和肝硬化的逆轉率,還能有效降低食管胃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的風險,進一步減少肝硬化患者肝細胞癌的發生率,從而極大地提高了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中西醫結合治療的魅力,正在於此,它用智慧和力量,為我們的肝臟健康保駕護航。

如何認識肝炎肝硬化?

肝炎肝硬化的病理演變宛如一場錯綜復雜的戰役,其中涉及的病理因素繁多,病位廣泛,而病機的核心始終圍繞著本虛標實這一主線。本虛,即肝臟、脾臟、腎臟的虛損,是病情的根本所在;標實,則表現為濕熱瘀毒郁結,這是病情外在的表象。這兩者在疾病的發展過程中,往往相互交織,互為因果,使得病情變得錯綜復雜。
在慢性肝炎逐漸演變為肝纖維化、肝硬化代償期和失代償期的漫長歷程中,正虛與邪實之間的較量從未停歇。有時,邪實的力量過於強大,導致正氣受損,出現因實致虛的情況;有時,正氣過於虛弱,又難以抵禦邪實的侵襲,形成因虛致實的局面。這種虛實夾雜的狀態,使得病情的治療變得尤為復雜和棘手。
然而,不同的患者,在不同的疾病階段,邪實與正虛所表現出的狀態又是各不相同的。有的患者邪實為主,正氣尚存;有的患者則正氣已衰,邪實肆虐。因此,在臨證時,我們必須以虛實病機為綱,仔細辨別邪正虛實的具體情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準確把握虛實兼夾的不同狀態,分清病機的主次,從而制定出更為精準有效的治療方案。

肝炎肝硬化如何治療?

根據肝炎肝硬化正虛邪實的病機特點,治療以清化邪實、補虛扶正為總則,清化濕熱瘀毒治其標,培補肝脾腎治其本。因該病不同階段的虛實病機各有側重,治療應把握扶正與祛邪的尺度。

1 肝炎肝硬化 早期

肝炎肝硬化早期多屬肝硬化代償期,此期以邪實亢盛為主,正氣尚未虛。患者一般無明顯特異性臨床癥狀,亦可出現身目俱黃,口幹口苦,脅肋疼痛,惡心嘔吐,脘腹脹滿,大便秘結,小便黃赤,舌紅或暗紅,苔黃膩,脈弦滑數等癥狀。

治法: 清化濕熱瘀毒、兼顧調理脾胃

方劑: 茵陳蒿湯合鱉甲煎丸加減

方為清化濕熱瘀毒基本方,方中茵陳、虎杖、垂盆草清熱解毒,利濕退黃;赤芍、牡丹皮、丹參清熱涼血,活血化瘀;柴胡、郁金疏肝解郁,郁金還兼顧活血化瘀、利膽退黃。 濕熱瘀毒易耗傷肝陰,鱉甲功善滋養陰血,同時可軟堅散結消癥;雞內金健運脾胃,炙甘草補脾和胃兼調和諸藥,二者配伍以防寒涼藥物礙胃。全方重在祛除濕熱瘀毒之邪,邪氣除則氣機暢,氣郁亦得解,同時兼顧調理脾胃,以顧護後天之本。

2肝炎肝硬化 中晚期

肝炎肝硬化中晚期多屬肝硬化失代償期,多見虛實夾雜證,肝脾腎三臟虛損,濕熱毒瘀郁羈留,治當虛實兼顧,清化濕熱瘀毒的同時,分別調補肝脾腎。

肝脾不調

臨床見脅肋隱痛,疲勞乏力,脘腹痞滿,納差,口幹口苦,肝脾腫大,便溏,舌紅或暗紅,苔黃膩,脈細弦滑等

治法: 清化濕熱瘀毒、疏肝健脾

方劑: 清化濕熱瘀毒基本方配伍六君子湯加減

方中垂盆草、地錦草、雞骨草、白花蛇舌草、蒼朮、黃柏合用共奏清熱解毒,祛濕退黃之功;赤芍、牡丹皮、丹參、鱉甲活血化瘀消癥;雞內金、太子參、黨參、白朮、茯苓、陳皮、青皮、山藥、焦神麴、砂仁共奏益氣健脾助運之功,理脾重於補脾,可防滋膩礙胃、生濕;法半夏燥濕散結;柴胡疏肝解郁又可引諸藥入肝經;炙甘草調和諸藥。全方清熱祛濕,化瘀解毒,疏肝益氣,健脾助運,扶正與祛邪並重。

肝腎陰虛

臨床見肝區隱痛,眩暈耳鳴,眼目幹澀,腰膝酸軟,手足心熱,遺精,盜汗,舌暗紅,苔薄黃膩,脈細弦數等

治法: 清化濕熱瘀毒、滋養肝腎

方劑: 清化濕熱瘀毒基本方合一貫煎、二至丸加減

方中垂盆草、夏枯草、老鸛草清熱化濕解毒;牡丹皮、丹參涼血活血化瘀;鱉甲、地骨皮滋陰瀉火;生地黃、山萸肉、枸杞子、女貞子、墨旱蓮滋養肝腎;北沙參、麥冬、石斛養陰生津;川楝子疏肝行氣兼清瀉肝火。全方清補並用,用藥偏於涼潤,以防溫燥傷陰。

肝脾腎俱虛

隨著肝炎肝硬化病程不斷進展,濕熱瘀毒郁留戀不去,正氣愈虛,出現肝脾腎俱虛,可見畏寒肢冷,面色萎黃,疲乏無力,精神倦怠,少氣懶言,腰膝酸軟,納差,小便短少,大便幹結,舌淡暗,苔少或薄黃膩,脈細弦數等。

此時正虛成為病機矛盾的主要方面,但結合具體臨床表現,應屬大實大虛之候,仍應祛邪與補虛並用。

治法: 清化濕熱瘀毒、益氣養血

方劑: 補中益氣湯配伍清熱祛濕、化瘀解毒之品加減

方中黨參、太子參、北沙參、黃芪、當歸益氣補血養陰,以助正氣恢復;白朮、茯苓、神麴、雞內金健脾益氣,復氣血生化之源;鹿角、枸杞子、女貞子、墨旱蓮滋補肝腎;石打穿、白花蛇舌草、山慈菇、片姜黃祛除濕熱瘀毒之邪,邪去才能正安。全方用藥以扶正為主,使肝脾腎氣血陰陽得調,補益藥物宜用平補之品,如黨參、太子參、茯苓等均為性味甘平之品,平補而不滋膩助邪,慎用溫燥之品,以免耗傷真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