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沂水跋山遺址群是近年來中國舊石器時代考古的重大發現之一。遺址群分布於沂水縣城區包括跋山水庫、水泉峪村等地。經過近四年的考古發掘,出土了大量舊石器、骨骼化石等文物,為研究古人類生活方式提供了重要線索。
跋山考古工作台
人類是肉食動物
古人類是肉食動物的觀點在學術界已有共識。這一理論認為,人類的祖先在前進演化過程中,逐漸適應了肉食為主的飲食結構,並因此獲得了更高的智力和體能。
6~2萬年前上層文化化石
跋山遺址群的發現進一步證實了這一觀點。考古學家在遺址中發現了古菱齒象、披毛犀等大型哺乳動物的骨骼化石,這些動物在當時生態環境中是古人類的重要食物來源。同時,遺址中出土的舊石器也表明,古人類熟練掌握了狩獵和肢解動物的技能,這些技能在當時對於獲取肉食至關重要。
具體來說,在距今10萬年左右的文化層中,考古學家發現了古菱齒象、披毛犀等大型哺乳動物的骨骼化石。這些動物體型龐大,體重可達數噸,是當時陸地上的巨型紅肉動物資源。 它們的出現表明,當時的東亞地區生態環境較為豐富,古人類有充足的肉食來源。
跋山遺址石器
在距今6萬年至2萬年左右的文化層中,考古學家發現了大量石器,其中不乏精美的石器。這些石器是古人類狩獵和肢解動物的重要工具。透過對石器的分析,考古學家發現,古人類已經掌握了較為先進的石器制作技術,能夠根據不同的需求制作出不同的石器。這表明,古人類已經能夠有效地利用肉食資源,滿足自身的營養需求。
駁斥非洲起源說
跋山遺址群的發現對於駁斥非洲起源說具有重要意義。非洲起源說認為,現代人類起源於非洲,並在距今5萬年前擴散至世界各地。然而, 跋山遺址群的石器技術延續性表明,在距今10萬年前的東亞地區,中國現代人已經與古生物共存,這意味著當時的東亞地區並非「現代人的空白期」。
跋山考古現場
此外,在距今6萬年至2萬年左右的文化層中,考古學家還發現了距今3萬年左右的細石器。這些細石器的制作工藝更加精細,表明當時的古人類已經掌握了更加成熟的細石器制作技術。細石器的出現是人類石器工業進步的重要標誌。
遺址分布
這些石器技術的傳承性表明, 在距今10萬年至5萬年前,中國現代人已經在東亞地區存在。這一發現與河南、浙江等地的相關證據相互印證,為本土人類在這一時期存在於中國提供了直接而過硬的證據。
跋山遺址俯瞰
相對於非洲起源,更可能的是中國古人類在200萬年來是本地獨立演化並透過與外來人口基因交流的形式形成了中國現代人。
山東跋山遺址群的考古發現不僅再次證實了古人類是肉食動物的觀點,還為駁斥非洲起源說提供了有力支持。這一發現豐富了我們對古人類生活方式和演化歷程的認識,有助於揭示人類文明的起源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