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王誌陽:論朱子禮圖思維的特征

2023-12-18文化

摘要:禮圖是朱子十分重視的一種禮學解析工具。在朱子的禮圖思維中,解決實際問題是其根本的歸宿,主要體現於以禮圖來解決社會禮儀、禮學教育、現實政治三方面問題。規範化是朱子禮圖思維的根本原則,主要表現於禮圖作品由政府頒布施行原則與經學化制作原則。在更廣泛的圖譜上,朱子禮圖思維是立足歷史和現實交匯點,力求調和禮學史與現實社會的矛盾,並融合禮學史與社會人情為一體。

關於朱子禮圖作品的研究,學術界尚處於研究朱子具體禮圖作品的內容及其特點階段,如朱彥註重朱子學派禮圖作品【紹熙州縣釋奠儀圖】在北韓半島的接受與傳播情況,並未就【紹熙州縣釋奠儀圖】的制作原則進行任何研究,更遑論考察朱子禮圖思維。【1】

我的兩篇文章則分別對【禮器圖】的篚圖與冪尊疏布巾圖、祝板坫圖與豆圖展開個案研究,已部份涉及到具體禮圖作品成因,只是尚未就朱子禮圖思想的內在思維特征展開考察,存有不小遺憾。【2】正是基於上述情況,本文重在探究朱子的禮圖思維,以補前述個案研究的不足。

一、立足解決實際問題:朱子禮圖思維的歸宿

解決實際問題,是朱子禮圖思維的最終歸宿,深刻影響了朱子禮圖思維的形成和發展特點,其主要呈現於兩方面。

一方面,朱子以禮圖思維方式發掘禮學的社會教化功能。社會教化過程包括世俗社會的禮儀教化與社會精英的禮學教育兩個方面。在世俗社會的教化方面,朱子以禮圖為範例引導社會禮儀規範。朱子【文公潭州牒州學備準指揮】說:「伏見政和年中議禮局鑄造祭器……欲乞行下所屬,別行圖畫,鏤板頒行,令州縣依準制造。……收還舊本,悉行毀棄,更不行用。【3】

這是朱子請求太常寺頒布【禮器圖】,現收錄於【紹熙州縣釋奠儀圖】中,其目的在於透過【禮器圖】來引導各地禮器制作,並要求各地收還舊本禮圖,提升社會禮儀的規範程度。而在具體的禮儀實踐之中,朱子也以禮圖作品來指導社會禮儀規範問題。如【君臣服議】記載淳熙十四年(1187)高宗過世之時喪服制度的爭議說:「蓋直領者,古禮也,其制具於【儀禮】,其像見於【三禮圖】,上有衣而下有裳者是也。」【4】

以全文而言,「其像見於【三禮圖】」並不是其論證過程的必要組成部份,因為「其制具於【儀禮】」已然從學理上論述清楚斬衰之服問題。只是面對朝廷禮官們對喪服制度十分模糊,故聶崇義【三禮圖】中所畫各幅喪服圖像不僅能夠為朝廷提供完整的喪服圖像,還能夠形象呈現上有衣下有裳的喪服情況。另外,【三禮圖】還能夠為朝廷禮官提供便捷的文獻依據,為喪服制度問題提供直截了當的解決途徑。

在社會精英的禮學教育方面,朱子以禮圖為工具解決關於禮學的各類學術問題。在教育實踐之中,朱子始終以禮圖為工具來向學生講解禮儀問題,已成為一種基本思維模式,如講課中,朱子不僅以陸農師【禮象圖】為例講授古代廟制的內容,還親自制作禮圖作為教具,如講解明堂制度,朱子制作【明堂圖】。正是透過語言文字和禮圖相結合的方式,最大限度地發揮語言文字論證的嚴密性與禮圖的形象化視覺特征。

除了教學過程外,朱子還要求學生掌握禮圖工具,如關於服飾的問題,朱子說:

服議,漢儒自為一家之學,以【儀禮·喪服】篇為宗。【禮記】中【小記】【大傳】則皆申其說者,詳密之至,如裏絲櫛發。可試考之,畫作圖子,更參以【通典】及今律令,當有以見古人之意不茍然也。【5】

在授課中,朱子要求學生采用圖畫的形式將【喪服】【喪服小記】【大傳】等禮經的文字文獻轉化為圖畫形式,也就是朱子將禮圖作為幫助學生理解禮學文字文獻的一種基本工具,從而將抽象的文字表述轉化為形象的圖畫形式。這不僅有助於考察學者是否掌握了禮學文字文獻的內容,還能夠提升學者的禮圖工具的熟練程度。

因此,采用禮圖作品與繪制禮圖作品是朱子日常禮學教育教學的一種基本方式,其不僅有助於於學者理解禮學文字文獻,還訓練學者掌握禮圖工具的能力,由此達到授之以漁的禮學教育效果。

另一方面,以禮圖為工具解決現實的政治問題。與社會禮儀問題和禮學教育問題相比,政治問題更顯得棘手與關鍵,故朱子在現實的政治活動中廣泛制作並運用禮圖。

在中央朝廷議禮政治活動中,朱子透過禮圖來增強自身禮學觀點的形象性,提升自身禮學觀點的可信度與說服力,如【別定廟議圖記】表明在孝宗祔廟的政治問題中,朱子至少在兩個關鍵環節采用禮圖以形象化說明禮學觀點,其一是申省狀中,「並考古今,畫成圖樣,其說甚備。」【6】其二是在面見光宗的內殿奏事時,「因節略狀文,及為劄子,畫圖貼說以進」【7】。由此可知,朱子在申省狀之中不僅采用禮學文字文獻以闡述了自己的政治觀點,更透過繪制禮圖方式形成呈現上述觀點,還在面對皇帝垂詢之時,刪減前述申省狀文之後,再將其制作成禮圖進呈皇帝。

正是在面對宗廟毀廟的重大政治問題之時,朱子不僅采用文字陳述觀點,更是連續兩次以禮圖來形象呈現前述觀點,使其禮學觀點最終獲得皇帝的認可,即「上覽之良以為然」【8】由此可見,朱子以禮圖來形象呈現禮學文字內容,有助於他在朝堂之上增強政治主張的說服力。在地方政治活動中,朱子也始終強調禮學活動要符合禮圖的原則,如【衢州江山縣學記】說大成殿「應圖合禮」【9】,【信州州學大成殿記】也說大成殿「應圖合禮」【10】,這些顯然是將合乎禮圖作為政治場所建設的第一個關鍵指標,甚至於將其重要性放置在「禮」之前了。

在單純的禮儀活動之外,朱子還將禮圖運用於現實的其他政治實踐之中,如制作實用的地圖以解決地方治理問題。朱子說:「要作地理圖三個樣子:一寫州名,一寫縣名,一寫山川名。仍作圖時,須用逐州正邪、長短、闊狹如其地厚,糊紙葉子以剪。」【11】這雖屬現實地理圖,也屬於禮學的範疇,如朱子【儀禮集傳集註】卷二十八【王制之甲】就是以「分土」為主要內容,其開篇就以地理學作品【禹貢】的內容作為開篇,即「五百裏甸服」正是基於以禮圖作為地方治理問題的解決基礎,故朱子要求作圖之時有具體名稱,並要求如實反映地理情況,為後續的管理提供依據。

如果說地理圖尚屬宏觀層面,那麽土地的丈量問題則是小而細的實操層面問題了。【經界申諸司狀】載:

至於圖帳之法,始於一保,大則山川道路,小則人戶田宅,必要東西相連,南北相照,以至頃畝之闊狹、水土之高低,亦須當眾共定,各得其實。其十保合為一都,則其圖帳但取山水之連線與逐保之大界總數而已,不必更開人戶田宅之闊狹高下也。其諸都合為一縣,則其圖帳亦如保之於都而已,不必更為諸保之別也。如此則其圖帳之費亦當少減。【12】

丈量土地,並以圖帳的形式來確定下來,這是以影像之法以解決土地所有權範圍的形式,其亦屬於王制之禮,更是現實的政治問題。

由此可知,正經界不僅僅要有心,還要有能力,方能完成具體的工作,其能力所涉及到的方面之一就包括了前述的圖畫的制作環節內容。

二、規範化:朱子禮圖思維的根本原則

為了滿足社會實踐的根本目標,朱子堅持禮圖的制作與使用過程的普適效果,故他的禮圖思維秉持一個根本原則:規範化。朱子著眼於從兩個方面來實作預期效果:一是禮圖作品的施行由政府頒布施行原則;二是禮圖作品的制作遵循經學原則。現分述如下:

一方面,遵循禮圖作品的施行由朝廷統一頒行的原則。禮圖作品是禮學的有機組成部份,朱子的禮圖思想遵循儒家「非天子不議禮」的原則。【中庸】有言:「非天子,不議禮,不制度,不考文。」朱子將上述原則貫穿於禮學研究之中,如編撰【儀禮經傳通解】一書的目的是為宋王朝制禮提供佐助,正如【乞修三禮劄子】所說「異時可為聖朝制作之 助」。【13】

那麽朱子在日常編撰禮書的過程中,僅是進行學術方面的學理探討而已,並非進行國家的禮儀制作,也就是朱子對【儀禮經傳通解】的套用場景是作為中央朝廷制作禮儀作品之時的參考書,而不是一部實用性禮儀作品,更非可以用於現實禮儀的施行標準,其原因正是只有作為天子執行機構的中央朝廷才是制定全國禮儀標準的適格主體。作為禮學有機組成部份的禮圖作品,朱子也認為僅有中央朝廷能夠加以頒布施行,個人僅能夠從學理上加以研討而已。

由前述【文公潭州牒州學備準指揮】可知,朱子看過政和年中議禮局的祭器及【禮器圖】,但是朱子依舊認為自己無權依照所見來制作禮圖,而是要太常寺代表中央朝廷頒布禮器圖,其目的在於「令州縣依準制造」。又為了規範禮器圖式,朱子還提請朝廷收回淳熙頒降【儀式】,這正是朱子秉持朝廷才有權力來頒布與施行禮圖以實作禮圖的規範化原則。

與上述相似,在其他禮圖作品的制作過程中,朱子也僅從學理上加以討論,其施行均是秉持朝廷法定的原則,如【祧廟議狀並圖】文末說:「右件如前,並畫到圖子四紙,繳連在前,謹具狀申尚書省,欲乞並賜詳酌,敷奏施行。伏候鈞旨。」【14】【面奏祧廟劄子並圖】文末說「乞降付尚書省。」【15】

雖然尚書奏議的「伏候鈞旨」「乞降付尚書省」等屬於官方奏劄的習慣用語,但是從其用語仍舊表明朱子認為自己所陳述的奏劄觀點僅代表個人觀點而不能隨便向外宣傳闡述,其對外公開討論與宣傳需要經過天子及朝廷有關部門的批準。

正是堅持非天子不議禮的原則,朱子將上述奏劄之中的禮圖作為奏劄的一部份加以呈覽,不僅當時未對外公開釋出,且即使時過境遷之後,還極力避免上述禮圖的私自流出,如【朱子語類】載:「正淳欲借奏草看,曰:‘今事過了,不須看。’」【16】其不將自己所制作的前述【祧廟議狀並圖】【面奏祧廟劄子並圖】等禮圖作品讓學生加以學習討論,原因在於朝廷沒有批復同意其公開流傳,故只能暫時保存原始文獻內容而不外傳,以免混淆視聽。

正是遵循非天子不議禮的原則,朱子視代表天子的中央朝廷作為禮圖作品的公開釋出與施行的唯一適格主體。

另一方面,堅持以經學思想作為指導,力求使禮圖具有經典化效果。

朱子在禮圖的制作過程中,始終強調依托於禮經文獻。【祧廟議狀並圖】包含有【古廟制】【古室制】【本朝太廟制】【見行袷享位次】【今禮官所議袷享位次】【今擬定袷享位次】六幅禮圖,都顯示朱子遵照禮經的觀點來制作與評價具體禮圖作品,即「熹今竊詳群議,其說雖多,而揆以【禮經】,皆有可疑。」【17】朱子據此逐一批駁朝廷官員的觀點。

為了更形象說明觀點,朱子將其批駁的物件及依據都透過禮圖的形式呈現出來放置在一起,如【古廟制】圖有註雲:「一世各位一廟,廟有門、有堂、有室、有房、有夾室、有寢,四面有墻。」【18】其所制作的古代廟制圖的依據是:「謹按禮家先儒之說,兄弟傳國者,以其嘗為君臣,便同父子,各位一世,而天子七廟,宗者不在數中,此為禮之正法。」【19】

考之【禮記疏】可知,朱子所據的觀點源於孔穎達疏「閔、僖公位兄弟,以繼代言之,有父子君臣之道,此恩義逆順,故雲‘先禰後祖’,此公羊之義也。」【20】那麽朱子在制作禮圖之時,遵循先儒的觀點的程度遠高於時王頒布的禮學內容。只是在制作具體禮圖之時,朱子以上述古廟制圖作為準則,再參照禮經的其他觀點加以修訂。【祧廟議狀】說:

孔子論武王、周公之孝而曰:「踐其位,行其禮,奏其樂,愛其所親,敬其所尊,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21】

朱子自稱所引觀點出自孔子,其具體出處是【禮記·中庸】,不過作為古代三部禮經之一的【禮記】,上述內容自然屬於禮經內容。由上述可知,孔子認為周武王、周公的孝心體現於繼承周文王的周王之位後,能夠遵循文王所施行的禮儀,演奏文王所喜歡的音樂,愛護文王所親愛之人,尊敬文王所尊敬的人,不因文王的生死而發生變化,這是一種最大的孝道。

這就為其在太廟保留僖祖第一室位置提供了經學依據,即仿照前述周武王、周公做法,朱子以宋太祖尊奉僖祖為太廟第一室為由,尊奉宋太祖,就必然需要將僖祖作為太廟第一室,由此制作了【本朝太廟制】圖。也正是立足於經學方面的依據,使朱子所確立的【本朝太廟制】圖才有了其經典化效果。

正是依據前述尊奉太祖就要尊奉僖祖的原則,朱子在三歲袷享之禮中確定【三歲袷享圖】的太祖之位,又依據【禮記疏】的經學觀點來確定宋朝其余各代皇帝的具體位置,即「三歲袷享,則僖祖東向如故,而自順祖以下至於孝宗,皆合食焉,則於心為安而於禮為順矣。」【22】其禮圖作品分別是【見行袷享位次】【今禮官所議袷享位次】【今擬定袷享位次】,具體如下:【23】

圖1 見行袷享位次

圖2 今禮官所議袷享位次

圖3 今擬定袷享位次【23 】

由上述三幅禮圖可知,它們的區別有兩方面:一是【今禮官所議袷享位次】將太祖之位由【見行袷享位次】的北向之位,移動至與僖祖並列的東向之位,提升太祖在袷享之位中的地位,只是朱子【今擬定袷享位次】仍舊奉僖祖為太廟唯一之祖;

二是【今禮官所議袷享位次】將太宗之位由【見行袷享位次】中與太祖兄弟同一昭穆,改為根據太祖為穆,太宗為昭的不同世作法,只是在哲宗與徽宗、欽宗與高宗之間的兄弟相繼關系仍舊遵循同穆的做法,朱子【今擬定袷享位次】則將太祖與太宗、哲宗與徽宗、欽宗與高宗的關系統一調整為兄弟相繼為兩世,呈現哲宗、欽宗為穆,徽宗、高宗為昭的位次。那麽上述調整正是依據前述【禮記疏】的觀點,並根據宋朝各代皇帝具體輩分關系來設定祫享的具體位置。

綜上所述,朱子依托於時王的權力推行統一的禮圖,並遵循禮經的觀點來制作禮圖以保證禮圖的經典性,由此實作全國禮儀的統一性。

三、秉承歷史與現實的交匯:朱子禮圖思維的底色

由前述內容可知,朱子禮圖思維既遵循現實的邏輯,又有經學的立場,看似存在矛盾之處,卻蘊含著朱子禮學思維的最重要模式:秉承歷史邏輯,參考現實情境,這是朱子禮圖思維的底色。

一方面,遵循經學文獻史發展邏輯,參照現實情境,力求調和禮學史與社會現實的矛盾。以現實需求為出發點考慮經學的實用性問題,使朱子運用和制作禮圖的過程呈現出經學史與現實需求相結合的特征,這主要表現在禮圖的使用和制作兩方面:一是朱子以符合經學史與現實需求的觀念作為禮圖品質的評價標準。

由前述可知,【禮器圖】由太常寺頒發而來,緣於朱子的請示,原因是朱子贊賞【禮器圖】吸收經學的觀點並進行過實用性改造的效果,如籩圖有按語曰:「籩高下口徑深淺,並依豆制。鄭氏謂:‘籩以竹為之,豆以木為之。’【爾雅】之說亦然。」【24】鄭玄的觀點,自然屬於禮學的正統觀點,【爾雅】更是十三經之一,自然能夠為禮圖的經典性提供學理基礎,但是其制作過程並非簡單依據上述經學家的觀點,而是采納聶崇義【三禮圖】的籩圖成果。

因為【禮器圖】的【籩圖】就是借鑒聶崇義【三禮圖】而來,其佐證是【禮器圖】的上述按語從聶崇義【三禮圖】增補而來,如「臣崇義案:鄭註籩人及士虞禮雲:‘籩以竹為之,口有縢緣,形制如豆,亦受四升,盛棗、栗、桃、梅、菱芡、脯修膴鮑糗之屬’有巾。案:【儀禮·鄉射】脯長尺二寸橫於籩上。」【25】那麽【禮器圖】僅述及籩圖材質,忽略其大小規格,屬於簡化【三禮圖】的結果,卻又在【三禮圖】基礎之上增加了【爾雅】的觀點以增強其經學的支撐力度。

正是基於經學歷史和現實通行禮圖相結合的思想,故朱子上書朝廷請求頒布【禮器圖】以適用於現實的社會需要。

二是朱子將禮學史與社會現狀相結合的觀念貫徹於禮圖的制作中。由前述可知,【本朝太廟制】本該遵循經學史的昭穆排列以確定僖祖以下各代皇帝的位次,但是在折衷經學史和現實政治之後,朱子采用了一種新的排序位次。朱子按語曰:

自後漢明帝以來,公私廟制皆同堂異室,歷世因之,未有能改。……又如古制,祔昭廟則穆主不動,祔穆廟則昭主不動。如今之法,則每祔一室,而群室皆遷。又古袷祭皆於室中,今以迫狹而祫於堂上,皆非禮也。……故熹今擬定姑就權宜,若異時恢復,還反舊都,能復先王之舊,則左昭右穆,各得其所。而真宗、英宗皆當藏主於太祖之夾室矣。【26】

由此可知,朱子以周禮為標準來確定【本朝太廟制】的未來改革原則,但限於僻處東南的形勢,朱子在制作禮圖時保留漢代以來同堂異室的通行做法。又立足於現實政治情況,朱子在制作的禮圖中突出僖祖之位,再安排各代皇帝之位。朱子以僖祖為太廟始祖,當列於第一室,這既是遵循前述【祧廟議狀】所引【中庸】觀點,更是遵循現實政治的需要,即尊奉太祖皇帝,就該尊奉僖祖,因僖祖的太廟之主位是太祖皇帝所立。朱子也認為上述禮圖內容不完全遵循古禮原則,即「然今日,宗廟之制未能如古,姑以權宜而論之,則莫若以僖祖擬周之後稷而祭於太祖之初室」【27】。

既然已明知不符合古制,又保存僖祖的太廟主位,目的在於綰太祖太宗兩脈一體的政治目的,即「並遷僖、宣二祖,又強析祖、太宗各位一世,既與哲、徽、欽、高之例不同……尤為乖繆,無所據依。」【28】這正是前述朱子所反對的禮圖3【今禮官所議袷享位次】的情況,因其不僅違背傳統禮制,還不利於現實的政治穩定。正是為了綰合太祖、太宗兩脈的政治力量,朱子以周禮作為理論依據,反對祧僖祖廟。

另一方面,遵循周代禮學實踐史,參照現實情境,力求融合禮學史與人情需求為一體。為了解決現實問題,朱子在制作禮圖的過程中主要遵循兩方面原則:一是遵循周代禮學實踐史。由前述可知,朱子在制作【本朝太廟制】圖時,一方面透過按語說明漢代以後的通行做法,另一方面在制作禮圖時又說:「欲仍舊奉僖祖於此,百世不遷,祫則東向。」【29】則其制圖的依據是周代禮學實踐,即「周人雖以後稷為太祖,而【祭法】亦曰:‘祖文王而宗武王’,是乃所謂祖有功而宗有德之意,故自為世室而百世不遷,以冠群廟,則亦不待東向於袷然後可以致崇極之意矣。」【30】

這顯然是摒棄漢代以來王朝禮的通行做法,正如殷慧博士所說:「在具體的祧廟方案設計中,朱熹力主以僖祖為始祖,其祭法不用漢儒之說,而遠溯六經周公孔孟遺則,反對毀廟。」【31】正是以周代王朝禮實踐史為基礎來制作【本朝太廟制】圖,摒棄漢代以來的做法,呈現以周代禮學實踐為依據。

由此可見【本朝太廟制】圖的制作是遵循完整的禮學史為基礎,不是簡單以漢代以後存在臆斷成分的禮學實踐史來制作的。

二是遵循以人情為基礎的禮圖制作思維。【祧廟議狀】舉其反對祧僖祖廟的第一條意見說:「今既祧去僖祖,而以太祖祭初室矣,則夾室者乃太祖之夾室。自太祖之室視之,如正殿之視朵殿也。子孫坐於正殿,而以朵殿居其祖考,於禮安乎?」【32】朱子提出以子孫坐正殿而祖考坐配殿屬於有違常情的事實來反對祧僖祖。事實上,太廟本就是祭祀場所,故以祖先的貢獻為依據來確定其地位,並不違反禮制,故朱子所持論據並非遵循禮制,而是立足於人情,即尊重祖先的思想就是尊重在位者。由此可見朱子立足於以人的共情感受反駁祧僖祖廟的觀點,並將作為制作禮圖的依據。

除此之外,朱子還從人類最樸實的情感角度出發,挖掘祧僖祖廟的內在動因,並由此提出不祧僖祖廟的理由。【祧廟議狀】說:

議者亦皆知其不安,而不知所以然者,特以其心急欲尊奉太祖,三年一祫,時暫東向之故,而為此紛紛,不復顧慮。殊不知其實無益於太祖之尊,而徒使僖祖、太祖兩廟威靈常若相與爭校強弱於冥冥之中,並使四祖之神疑於受摒,仿徨躑躅,不知所歸,令人傷痛不能自已。【33】

以儒家傳統而言,不言鬼神之事。但是朱子以其時代人心所想鬼神之事來駁斥祧僖祖之事,如引入僖祖、太祖兩廟祖孫爭奪太廟主位的情形,並假設由此引起四祖惶惶不安的狀態,其目的在於引起閱讀者感同身受祖孫爭奪太廟主位的人倫悲劇,其論述依據正是遵循現實的人情原則,而非單純的禮制原則。

綜合上述,朱子以解決實際問題作為禮圖思維的最終歸宿,其在制作禮圖的過程中,則是秉承禮圖制作的規範化原則,其底色則是歷史與現實交匯的原則,並將其作為禮圖制作的立足點,力求使其禮圖的制作與現實運用之間達到平衡的效果。

來源:【中國哲學史】2023年第5期。本轉載僅供學術交流,不做其他用途,若有侵權,敬請聯系,十分感謝!

歡迎關註@文以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