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阿森尼·阿夫拉莫夫(Арсений Авраамов)

2024-01-01歷史

(圖源:monoskop.org)

阿森尼·阿夫拉莫夫

Арсений Авраамов/Arseny Avraamov

1886年4月22日出生於俄羅斯帝國新切爾卡斯克(Новочерка́сск/Novocherkassk)

1944年5月19日在莫斯科去世

先鋒音樂家阿森尼·阿夫拉莫夫生活在歷史上最典型的先鋒年代,同代人中出類拔萃者甚眾,所以作品不多的他很難躋身最著名的那一批。

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歐洲,一個普通人想要過得一帆風順並不容易,也許有些人正因如此才走向不平凡。阿夫拉莫夫像很多男孩子一樣在十幾歲時開始進入軍校學習,但他感覺窒息,盡力擺脫,終於如願以償被驅逐。心中躁動遭遇時勢變遷,阿夫拉莫夫順理成章地投身到共產主義運動中。他在演講中發表了對國家制度的看法,抨擊了當時的學校和軍事機構,從而被視為危險分子。

(圖源:daily.redbullmusicacademy.com)

後來阿夫拉莫夫前往烏克蘭基輔工業研究所,繼續進行政治活動。1905年1月15日,他們帶著自制炸彈占領了研究所大樓,被鎮壓後阿夫拉莫夫返回家鄉。當他再次前往基輔時,沒過多久,就在1905年11月18日,基輔爆發了一場武裝暴動,他被迫逃離。

1906年春阿夫拉莫夫決定脫離政治,令人意外地轉向一個全新領域:音樂。

1908年到1911年他在莫斯科愛樂學會的音樂學校學習,同時也參加作曲家謝爾蓋·塔涅耶夫(Сергей Танеев)的私人作曲課程。從1910年開始他在各種出版物上發表音樂評論。

接著他又遭遇了小坎坷,1912年在哥薩克軍區服役期間因宣傳活動而被捕入獄。越獄後,他前往挪威,在貨船上當海員。1913年,他加入了一個巡回馬戲團,身份是馬術演員、雜技演員、音樂家以及小醜。

最終阿夫拉莫夫定居在聖彼得堡,並且短時間內就在音樂界贏得了名聲。1914年到1916年他加入了【當代音樂雜誌】和【編年史】雜誌編委會。他還為莫斯科【音樂】雜誌工作,正是利用這個機會他發展了自己微分音音樂(48音體系)的「超變化半音」(ultrachromatic)理論,並嘗試用特殊樂器演奏它。

燒掉所有鋼琴

傳統的十二音體系、八度音階等基本理論,被阿夫拉莫夫視作制約人類聽力的桎梏,所以他曾向人民啟蒙委員會提出一項計劃,要燒掉所有鋼琴,這個傳統音階體系的象征。他要尋找平均律音階與基於一系列泛音的自然音階結合的可能性。

阿夫拉莫夫在1916年【即將到來的音樂科學和音樂史上的新時代】一文中,展望了未來音樂創作的新的可能,設想了采樣、分析、處理和重新合成聲音的方法。他認為音色是樂音的靈魂,人們已經可以做到在10秒鐘時間內把持續的長笛聲音轉換為銅管合奏,再在3秒鐘內漸弱成安靜明亮的單簧管音色。

阿夫拉莫夫非常重視音樂科學,他從留聲機的錄音原理出發,反過來想到根據它可以進行音樂創作。他指出透過主動控制唱片溝槽的形狀、結構、深淺,可以創造任何奇妙的聲音。他還提出了一種基於聲音介質的數學建模方法,跟今天的物理建模技術非常近似,就是說他那時就已經預言了現代合成器的發展。

要做到精確設定音色,除了必須掌握介質的物理運動規律以外,還需要一定的量化數據,甚至要用到高等數學。阿夫拉莫夫給出了小提琴琴弦在弓的作用下的運動公式:

(圖源:monoskop.org)

其中P是中間弦的振幅,L是它的長度,T、t和A是弦上不同點的振動周期,n是振動次數。甚至還有更復雜的,比如耳蝸基底膜在聲音作用下的振動公式都已經有人給出。

讓阿夫拉莫夫感到可惜的是這些科學成果對音樂創作還沒有產生直接影響。他團結了幾個誌同道合的音樂家、數學家、發明家,從藝術與科學兩個方面出發,進行音樂理論和技術的革命。

噪音來了

1920年代阿夫拉莫夫的實驗逐漸取得成果,並且果然首先對他敵視的鋼琴下手,只不過沒有燒掉它,而是對它重新調音。他探索著制造聲音的新手段,在傳統工具中還嘗試了風琴和交響樂團的革新,甚至還使用了各種噪音源。

對於涉及噪音領域阿夫拉莫夫有自己的解釋,他說這是由自己的聲學方法決定的,它消除了音樂與噪音之間的矛盾,兩者都是有組織的聲音,只是組織方式不同。清晰的作曲帶來音樂效果,但如果將之復混成到一定程度,就會產生噪音效果。

生逢機械工業蓬勃發展的時代,人們身邊出現了大量以前從未出現過的噪音,它們甚至反映了社會的妍妍向榮,所以不少音樂工作者不約而同地對噪音產生了興趣。工業噪音在一些布爾什維克那裏更被視作時代脈搏,於是他們熱心於發明新型噪音樂器,模仿想象中一切來自工業和技術的聲音,例如機器的節奏、工廠的喧囂聲、傳動皮帶的嗡嗡聲、馬達的哢嗒聲以及喇叭的嘯叫聲等等,為聽眾帶來真正的無產階級新音樂,很快就形成了噪音交響、噪音歌劇、噪音節慶表演等等多種多樣的形式。

(圖源:aniamauruschat.de)

阿夫拉莫夫在這方面的嘗試卓有成效,1922年他提出了使用「蒸汽風琴」的想法,就是將一批火車頭的汽笛聲組織在他的超變化半音體系裏,汽笛由電動閥門啟用,而閥門操作則由人透過電力控制的鍵盤完成。

(圖源:monoskop.org)

工廠汽笛交響曲

幸運的是,他很快就獲得了付諸實施的機會。為了紀念十月革命五周年,1922年11月7日阿夫拉莫夫在港口城市巴庫表演了他最著名的【工廠汽笛交響曲】(Гудковая симфония / Symphony of factory sirens)。

(圖源:tatlintower.bandcamp.com)

這是一場具有史詩氣勢的現場表演,合唱團只是其中最弱小的一部份,其他參與演出的包括整個裡海艦隊的霧號、兩個炮兵連、幾個步兵部隊(包括一個機槍師)、水上飛機以及城中所有工廠汽笛。

【工廠汽笛交響曲】的空間再現 (圖源:Delia Duong Ba Wendel)

指揮者站在一個專門的塔上,使用四種色彩的訊號旗和電話發送指令,中心發聲機構由50個汽笛組成,25位音樂家根據樂譜控制它們。前奏中【國際歌】旋律漸漸清晰,從第一聲大炮轟鳴啟用幾處工廠的警報聲開始,炮聲就顯著控制了音樂結構,機關槍射擊、艦隊霧笛、銅管樂隊、合唱團、部隊吶喊、水上飛機起飛、機車汽笛等等就伴隨著持續的炮聲依次交錯出現,遠處的合唱還包括【馬賽曲】、【華沙曲】。

阿夫拉莫夫解釋了使用特殊音源的原因,主要是參與到音樂表演中的城市空間面積比較大,所以至少需要重型槍械的射擊聲才能有效果。

(圖源:daily.redbullmusicacademy.com)

阿夫拉莫夫1923年的文章【工廠汽笛交響曲】中的插圖,抽象表達了這個演出的指揮和表演

【工廠汽笛交響曲】是寫滿無產階級色彩的音樂作品,又是未來主義和泰勒主義的混合體,直接使用工廠和機器的聲音便是一個首要表現,阿夫拉莫夫想提醒無產階級要意識到自己是創造歷史的力量。他還從革命詩人亞歷克賽·加斯特夫和馬雅可夫斯基的文字裏尋找靈感。他的眼中沒有觀眾角色的存在,希望人們透過驚呼和歌唱主動參與到演出行程,這樣所有人都以同樣的革命意誌團結在一起。

(圖源:monoskop.org)

一年後的同一天,【工廠汽笛交響曲】在莫斯科舉行了第二次演出,但在阿夫拉莫夫看來效果並不理想。原因是汽笛和大炮分布空間太大,參與部隊彈藥準備不充足,紅場上空有20多架飛機盤旋以及同時舉行的其他慶祝活動對作品增加了幹擾音。

阿夫拉莫夫對以城市環境為舞台的新音樂還有更多設想。1923年他在蘇聯國立音樂科學研究所(GIMN)提出了一個草案, 名為「地形聲學」(Topographical Acoustics),建議在飛機上建造強大的電聲系統,以便超越普通汽笛,覆蓋更寬廣空間,能夠演奏令人向往的航空交響樂。

圖形音樂

1927年6月1日阿夫拉莫夫又邁出了新的一步,成立了一個音樂復興協會,發展音樂技術,其成員就包括發明了世界上第一件電子樂器特雷門琴的特爾門教授(Лев Термен / Lev Termen,1896.8.27~1993.11.3)。不過這個協會沒多久就維持不下去了,阿夫拉莫夫前往列寧格勒的國立藝術史研究所繼續工作,還跟特爾門教授一起代表蘇聯參加了德國法蘭克福國際音樂展覽。

而此時阿夫拉莫夫也找到了新的努力方向。1920年代開始蘇聯人展示了對光電聲音合成技術的特別興趣,一直熱衷於將科學技術套用於音樂領域的阿夫拉莫夫也加入了這個潮流。這種技術的主要原理就是將光束穿過透明條帶投射到硒光電管上,透明條帶上的圖形讓光束強度產生變化,於是輸出電壓相應改變,最終音高就與圖形對應發生了變化。

阿夫拉莫夫的團隊裏包括小有名氣的發明家尤金·謝爾普(Вариофон Шолпо / Yevgeny Sholpo)和畫家米哈伊爾·柴克漢諾夫斯基(Михаи́л Цехано́вский / Mikhail Tsekhanovsky)。謝爾普提出從繪畫產生聲音的建議,比如使用埃及或古希臘的裝飾圖樣的形狀輪廓作為波形轉換成聲音。就在此刻圖形聲音技術被發明出來了,並且第二天團隊就興奮地投入實驗。

(圖源:universes.art)

結果阿夫拉莫夫走在了所有人前面。1930年8月20日,在莫斯科舉行的第一屆動畫技術會議上,阿夫拉莫夫在名為「裝飾聲音動畫」的演示中向人們展示了人工繪制的「聲音作品」。阿夫拉莫夫先在紙上畫幾何圖形,然後拍成底片像電影那樣放映,再透過光電管讀取轉換成聲音。這一次的成功促使阿夫拉莫夫又成立了一個音樂小組(Multzvuk Group),以莫斯科電影制作公司為基地進行圖形聲音科學研究,相當於現代電腦音樂工作室的一個原型。這個組織存續了四年,制作了超過2000公尺長度的裝飾音軌,但後來都被意外燒毀。

余音

喜歡建群的阿夫拉莫夫1935年又跟幾個研究者在莫斯科作曲家聯盟旗下組成了獨立研究小組ANTES,但第二年失去了資金支持而解體。

隨後阿夫拉莫夫移居到高加索山脈的卡巴爾迪諾-巴爾卡裏亞(Кабарди́но-Балка́рская / Kabardino-Balkaria),做了一些發掘保護民間音樂的工作。1938年他重回莫斯科,但當時氣氛已經非常不適合做創作研究,他沒有找到固定工作,只有靠養老金活著,其實沒有惹上麻煩已算幸運。1943年11月他完成了自己的傳記,又過了半年他就去世了。

2009年【巴庫:工廠汽笛交響曲】(Baku: Symphony Of Sirens)以兩張CD加72頁小冊子的套裝形式發行了新版。

(圖源:forcedexposure.com)

Symphony Of Sirens ,Various Artists - Baku: Symphony Of Sirens - Sound Experiments In The Russian Avant Garde


References:

  1. Delia Duong Ba Wendel. The 1922 ‘Symphony of Sirens’ in Baku, Azerbaijan[J]. Journal of Urban Design, (2012) 17:4, 549-572
  2. Andrey Smirnov, Sasha Kloptsov. Revolutionary Arseny Avraamov[EB/OL]. [2017-07-28]. https://daily.redbullmusicacademy.com/2017/07/revolutionary-arseny-avraamov
  3. dgy18787. 1930年:Graphical Soundtrack [俄羅斯(蘇聯)]Arseney Avraamov[EB/OL]. [2014-02-16]. https://lifesea.org/120years/graphical-soundtack-arseney-avraamov-russia-1930/
  4. https://monoskop.org/Arseny_Avraamov
  5.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rseny_Avraamov